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教学宝典 → 教学实录 |
|
|||||
摩西《短歌行》课堂实录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4:29:58 点击数:[] ![]() |
|||||
时间:2004年9月22日星期三 班级:盐外高二、三班 记录:铁皮鼓 整理:摩西
教学过程:
师:上一个星期,一个同学跟我说过,她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要给我欣赏,我看了,我觉得有一些不足,但是的确不错,至少作者的阅读面和思考值得大家学习。
生:(他是我哥哥),
师:噢,你告诉他我很佩服他。他这篇文章,本来她读,他身体不适,我就代劳了
教师读学生哥哥的文章〈酒的遐想〉
。
酒的遐想
很偶然的灵感,想到了酒。
第一个闯进脑海的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那个当年在月光下起舞弄清影,感叹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酷爱饮酒,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非凡的气概啊!是酒赠与他的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是默默地与江水、明月抒情吧。
喝醉了,美也,愁也。
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真的醉了吗?如果他没醉,柳永一定醉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哦,他好象已经醉醒。那江头的屈原一定醉了,彻彻底底的。“众人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好象又错了,屈原说他没醉,恩……哦!酒醉的人总说自己没醉……
让我仔细想想,一定有人醉过……
有了!辛弃疾醉过!“醉里挑灯看剑”,对!是他!他“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哦……还有那位“独上兰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李清照也醉在酒里。醉是酒的魅力,那愁思呢?
愁?不应该责怪酒吧?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看来酒不是愁的梦……
慢慢咀嚼,细细推敲品味。
突然想到范仲淹,他说酒可以化作“相思泪”,为何?因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人好象总醉在酒里,醉在梦里,醉在愁里……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看来醉里的人很容易醒来,但愁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的话道出了真理,就让咱们“今朝有酒今朝醉”、“酒不醉人人自醉”、“会须一饮三百杯”吧!
望着祖国大好山河容易醉,望着英雄当年“雄姿英发”容易醉,望着曹雪芹勾勒的儿女情长容易醉,醉得太多,醉得太美,醉得值得!又想起那句俗话:“酒逢知己饮!”就让我们为友人一醉方休吧!
思绪随意自然地来到那座小城----------布达佩思东北一百多公里的埃盖尔。在这块大地下藏着许多美酒,几百年……冷冷的静静地醉卧在地下,余秋雨说那是秘藏的醉意,连裴多菲和纳吉的热血都没能改变它的恒温,连两次大战都没能干扰它的美梦,埃盖尔醉得是何等的固执和执拗啊!
那些所谓阴暗中的心虚,曲折中的胆怯,陈旧中的慌乱将被赶走,即将消失灭亡,应留下的该是那位“酒尚温时斩华雄”的关云长吧?该是那位在天姥山吟唱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太白吧?该是那位握剑长歌、醉卧沙场的辛弃疾、陆游吧?
我也被深深地灌醉了,醉卧在酒的酣梦里………………
师:感谢曹薇的哥哥的文章!我想他的妹妹以后也会很厉害。其实这篇文章很敏感地把握住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酒。他揭示了在不同人心目中酒的不同作用。咱们接触过的酒的文字不少,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
生:一壶浊酒喜相逢
师:唱一下?(笑)。
板书:酒是喜(笑)
师:还有?
同学二:红酥手,黄藤酒
这里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生:无奈,愤恨
教师板书
同学三:浊酒一杯家万里表达的是思乡
教师板书
同学四: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可以解忧
师:他也说过“忧从中来”,李白说,举杯浇愁愁更愁,看来用酒来解愁和火来灭火一样。同样也是李白――
学生四:举杯 明月,对影成三人
师:此时明明只有作者一个,他却说是“三人”之众。这正是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刚才的文章里说“醉了的人经常说自己没醉”,咱们也可以说“孤独的人往往说自己不孤单。”
师:还有没有?
学生五: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豪情壮志,豪迈。
师:大家说得很好!
可以这样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认为,酒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家庭,欢乐,悲伤…………
而古今无数的文人更用酒写出了无数美丽的诗篇,比如今天学的《短歌行》
我一直觉得这首诗的名字不好,因为如果用第一句仿佛更好——对酒当歌。喝酒的时候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大家齐读,开始!
学生齐读。
师:可能都没有预习吧。譬如的譬读错了。如果曹操泉下有知,恐怕也会被气死。(众笑)。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教师朗读。
再来读一遍。学生再读。
师:好多了,后面还会继续练习。
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对酒当歌,应该唱歌,忽然就变了,人生几何,人生短暂,就像朝露。但我们说过,酒代表各种感情,这首诗是从什么开始的?
生:忧
师:忧什么?
生:人生之短。
师:而且短得就像――
生:朝露。
师:而在提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其实很忧,用什么来解忧,能不能解忧?
生:不能。
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明明忧从中来,还要用酒来解忧。那么这种忧,人生之短,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比如弃疾:在梦中了却君王天下事之后却突然降回无情的现实————可怜白发生。
师:再如苏轼?
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师:这里,作者也是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那干什么时候不够。
生:做大事。
师:曹操用不着我给大家来介绍,作为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其做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
那么他觉得现在迫切需要做的是什么事?
生:招纳贤才。
师:那么从哪儿开始转入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作品的风格突然在这儿转向了。大家刚才听我朗读,注意到我这里语气的变化没有?
生:注意到了。
师:为什么呢?大家可以参照注释,这首诗原来是情诗,作者把情诗化用过来,用男女之情表示求贤若渴。
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作者由慷慨激昂转入柔情蜜意。
大家把这几句读一下。
(学生朗读)
师:我再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把后面的迅速阅读一下。我请同学为我们解说一下后面八句。可以参照注释。
有没有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下这八句诗?
同学五:(学生实际上是在进行口译——铁皮注)。
师:他用自己的话给我们描述了一下。
下面几句话有些奇怪: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这么个老头,居然要去捉月。
生:他喝醉了。
师:的确,一个正常人不会如此。但是,喝醉了能写出这么工整的诗吗?他说要摘月亮实际上是比喻。人才就象那天上的月亮,我什么时候才能把你摘入我的胸怀?
大家再注意这一句:月明星稀,――星星稀少,你们认为这里的月明星稀是不是仅仅是景物描写?
生:不是,是说贤才很少。
师:这种观点我比较赞成,但是这仅仅是参考,在文中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
师: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枝头?
生:没有贤主。
师:回答得很好!所以说最后作者发出了一个召唤: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举周公的例子作结,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在五班有同学说是一种霸气。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好,再读一遍,开始!
(学生齐读)
好。其实大家已经明确了,这首诗是一首招纳贤才的诗。假如说,现在你是一个人才,某个公司老总,就假如说是曹操吧,曹操是怎样劝说,或者说希望人才归自己的,用哪些方式?
同学一:提供有利条件。
师:哪些条件?
生:高薪,高职位
师:也就是说待遇。
板书“待遇”
生:好的工作环境。
师:还有?
生:尊重。
教师板书“尊重”
师:还有没有?
生:贤才与贤主
师:对,这样可以达到更大的目的,实现他的愿望。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在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几年以后,十几年以后,哪个同学成为了一个团队的领导,应该注意怎么样才能吸纳人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说曹操,对关羽也不错了,有事业有感情有待遇,可是关羽还是走了。
因为,对人来说,感情是很重要的。
在这首诗中,作者表现的是一种求贤若渴的心境。但是我们发现,这首诗起句很有意思。对酒当歌,给人感觉应该是慷慨激昂,但接着就说人生几何。大家刚才说了,这首诗其实是从忧愁写起的,什么忧愁呢?
生:人生苦短。
师:对,作者开篇之后便感叹人生几何,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每个人,无法避免的是死亡。我一直以为,中国缺少死的教育,但是,面对死亡,每一个人的想法与感情都不一样。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死亡迫在眉睫, 而有些人觉得死在眼前,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些人则觉得尘归尘,土归土。不同人对待死亡的作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曹操,他对待死亡,他看到的是自己的功业未就。陆游在死之前,放心不下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发下文章)
这篇文章是五六年前我写的,今天早晨在上课之前我突然想到,我们也许可以从曹操的短歌行和这篇文章中,获得一些关于生命的启示。我给大家读一下这篇文章。
(读自己的文章。玩深沉啊,嘻嘻!——铁皮注)
教师朗读自己的文章〈等死〉
等死
教师读完,学生掌声。
师:其实,说到死,中国人总是比较忌讳。实际上,忌讳可以理解,避讳就没有必要。大家是否想到一个问题。这些诗篇的作者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丰富的遗产,但是为中国历史下了篇章,他们为自己的生命涂沫的亮色,足以永生。
我曾经说过――
做人要“胸无大志”,要“鼠目寸光”。在立下你的志向之后就别再去想太远的事情,不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你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过好这一天,晚上临睡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我过得很好。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总觉得时间还很多,但有些人就觉得,死亡就在眼前,生命应该珍惜,而珍惜最好的方法是用行动去做事情,包括去亲近,享受生活。这样,至少咱们会少点遗憾。(铃响)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下课。 |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