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允许不愿被兼并的钱庄和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长期存在,但其业务范围必须限制。 8、全国多家上市(沪、深市)农民银行是否集中重组成“全国性主体农民银行”,由国务院决定;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农民银行是否由农发行转为人民银行统一监管,由国务院决定。但农民银行“在城市只存不贷,在乡镇以下机构又存又贷”的业务性质不变。 五、培育农民银行的指导思想和意义 在中国农村,靠农民自己的力量育成“全能型农民银行”,其宗旨是为农业企业服务,不是为办“民办银行”而办银行。她是伴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催生新型农业企业而兴办。现代的农业企业成长历程,必然伴随着现代金融业的诞生与发展。长期实行小农经济体制,农村金融只需要“小钱庄”就可以了。 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必须整体精心安排,而且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农业企业、金融企业、农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四位一体,统筹发展。9亿农民中,若有2—3亿转市民,2-3亿居住在乡镇以上的城市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人口的消化,农民的就业,“三农”的小康才有希望[6]。 农民银行的成功,将是中国金融业的最大成功。 第一、这是完全意义上的民营金融企业,是中国金融机构的新生力量。、 第二、试办全能银行,为中国银行业开创了先例。 第三、丰富和完善了中国金融企业的类别和系列,在农村形成与农信社共存共荣的竞争局面,为农民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务。 第四、农民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具有更大的压力和活力,对其监管的经验和得失,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手段与技能。 第五、首创存款保险制度,为建立全国存款保险制度提供经验。 第六、完全根据民间资金供求状况浮动的利率,有利金融监管当局发现市场利率。 第七、全能型农民银行业务,可把三种融资手段(即财政融资、信贷融资、证券融资)揉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农村资金市场,能高效优化资源配制。 第八、培育农村金融业的繁荣与发展,必然优化农村、农业资源配制,促进农业生产力和效率的提高,形成持续发展态势。 衡量一国经济是不是高效率,能不能持续发展,主要是看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发展水平。不完善的金融体系会造成畸形资源配制,拉大社会差距;落后的金融体系不能有效地动员社会资源,经济效率低下。历史经验证明,要成为经济强国,政治大国,如果不是金融强国,就很难实现也难于巩固。
注释: [1]《银监会: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管理》,新华网,2003年8月20日 [2]《农信社结束9年亏损史,信贷规模增加是主因》,《中国工商时报》,2003年12月16日 [3]柴福洪,《三农问题研究》,经济学家网站 [4]柴福洪,《中国三农无解、难解、必解与破解》,经济学家网站 [5]同上。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