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linked assurance/ bank-agent funds),ID(individualized derivatives),TF(traditional financial products),BP(bundled portfolio),SF(specific financial products)。 图3中,所谓产品虚拟化程度(product virtualization),是指一项金融产品由不同金融机构虚拟合成的程度。所谓产品一体化程度(product integration),是指同一金融产品中所包含的银行类、保险类、证券类等金融产品原素的集成度。所谓产品个性化程度(product individualization),是指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程度;全金融运作模式旨在满足彻底个性化(perfect individualization)需求。所谓市场反应(market responses),也称市场反响,是指对市场瞬息性机会性需求的反应或反响速度;它可分为快反应(rapid response)和慢反应(slow response)。 由图3可以看出全金融产品(allfinanz products, AFP)与其他类型金融产品(financial products)之间的历史演进、继承与超越关系: (1)在产品个性化程度(product individualization)和市场反应(market responses)方面,各类型金融产品由高至低和由快至慢的排序是: AFP > IWM/ WM/ SF > SCBC/(BA/ FA/ BF)/ID > CBF/ BP/ TF 即全金融产品比其他类型金融产品具有产品个性化优势和市场反应优势;网络理财、银行保险、保险连接投资、银行基金及专项联名卡等其他类型金融产品可被看作是全金融产品在产品个性化和市场反应方面的准备、酝酿和初级阶段。 (2)在产品虚拟化程度(product virtualization)和产品一体化程度(product integration)方面,各类型金融产品由高至低的排序是: AFP > IWM/ SCBC/ CBF > WM/(BA/ FA/ BF)/BP > SF/ ID/ TF 即全金融产品比其他类型金融产品具有产品虚拟化优势和产品一体化优势;网络理财、银行保险、保险连接投资及专项联名卡等其他类型金融产品可被看作是全金融产品在产品虚拟化和产品一体化方面的准备、酝酿和初级阶段。 2.全金融产品及其基本特性 全金融产品是全金融运作模式的微观基础。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全金融产品,全金融运作模式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全金融产品,就是由作为产品原素(essences)的不同金融单位的金融资源和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虚拟整合(virtual integration)而成的、产品结构高度一体化(structural integration)的、具有快速市场响应能力(rapid responses)的、体制性低成本(low costs)的金融产品。 全金融产品是建立在全新的金融运作机制(全金融运作机制)基础上的具有特殊创新意义的金融产品。这主要体现在: (1)它往往不是由一国一家金融机构,而是由全球范围的多家外包式(multi-outsourcing)金融机构开发出来的; (2)它不是由多家金融机构以现有的传统的企业协作方式,而是以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s)的运作模式开发出来的; (3)它不是按现有的链条式开发周期对市场做出反应,而是按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的运作模式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rapid responses); (4)它不是以现有的“批量-成本”的反向关系(trade-off,即小批量/单件-高成本),而是按大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的低成本(low cost),小批量甚至单件地开发出来的; (5)它不是以现有的客户被动的方式,而是以客户主动参与的互动方式(interaction)开发出来的; (6)它不是以现有的非彻底的个性化方式,而是以彻底的个性化(perfect individualization)方式开发出来的。 因此,与全金融运作模式相适应,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性也可简约为“V-P-R-L”特性,即全金融产品的“四大基本特性”,其中: V:产品的虚拟整合性(virtual integration),也称虚拟一体化性,即全金融产品是以虚拟企业方式整合不同金融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而形成的;它可做到银行类、保险类、投资银行类及基金类等不同种类金融产品原素(essences)的跨业整合,形成高度结构一体化(structural integration)的唯一性金融产品(alone financial products)。 全金融产品的虚拟整合特性可以函数形式表示为: V = f (B, I, S, F; b, i, s, f ) = vBbIiSsFf (公式3-2) 公式3-2中,B, I, S, F分别为被虚拟整合到全金融产品中去的银行类、保险类、投资银行类及基金类产品原素;v为全金融产品的虚拟整合系数,表示产品的虚拟整合程度;b, i, s, f分别为其成份权数。其中,如v = 0,则V = 0 。即如果金融产品不是通过虚拟整合而成的,则该金融产品就不具有全金融产品所需要的虚拟整合特性。即产品的虚拟化整合特性是全金融产品的根本特性。 P:产品的彻底个性化(products of perfect customization)。 R: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rapid responses)。 L:单一金融无法比拟的产品的体制性低成本(low costs)。 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性可以下列特征函数表示: AFP = V·comP,R,L (n = 0,1,2,3) (公式3-3) 其中,comP,R,L表示P,R,L这3项中任0、1、2、3项的非顺序组合元素的乘积。如:C2P,R,L = P·R或P·L或R·L 。规定C0P,R,L = 1 。 将公式3-2代入公式3-3,则全金融产品基本特性特征函数分别有: AFP = vBbIiSsFf comP,R,L (n = 0,1,2,3) (公式3-4) 由公式3-3或公式3-4可见,全金融产品就是产品的虚拟整合性(V)与产品的彻底个性化(P)、产品对市场的快速响应(R)及低成本(L)之间的有机结合。其中,只要v = 0 即V = 0,则AFP = 0 。这就是说,只要产品的虚拟化整合不存在,则全金融产品也就不存在。产品的虚拟化整合特性是全金融产品的具有根本意义的特性。相比之下,全金融产品的其他三个特性则不具有此根本意义。 (三)全金融产品营销:金融超市及网络金融营销等初级形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如图4所示: 营销虚拟化程度 低 高 低 快
单 位 营 市 销 场 成 反 本 应
高 慢 低 高 客户参与/互动程度
图4 各类型金融营销比较矩阵:全金融营销是新型高级金融营销形式
图4中列出了具有代表性的10种金融营销类型:AFM,IFM(internet financial marketing),FSM,CRM(customized retail marketing),CBM(co-branded marketing),PAM(professional agent marketing),CFM(community financial marketing),BPM (bundled portfolio marketing),SSM(standard series marketing)和TFM 。 由图4可以看出全金融营销(allfinanz marketing, AFM)与其他类型金融营销(financial marketing)之间的历史演进、继承与超越关系: (1)在营销虚拟化程度(marketing virtualization)和客户参与/互动程度(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teraction)方面,各类型金融营销由高至低的排序是: AFM > IFM/ FSM/ CRM > CBM/ PAM/ CFM > BPM/ SSM/ TFM 即全金融营销比其他类型的金融营销具有营销虚拟化优势和客户参与/互动方面的优势;网络金融营销、金融超市等其他类型的金融营销则可被看作是全金融营销在营销虚拟化和客户参与/互动方面的雏形和初级阶段。 (2)在单位营销成本(unit marketing costs)和市场反应(market responses)方面,各类型金融营销由低至高和由快至慢的排序是: AFM > IFM/ CBM/ BPM > FSM/ PAM/ SSM > CRM/ CFM/ TFM 即全金融营销比其他类型的金融营销具有单位营销成本优势和市场反应优势;而网络金融营销、金融超市等其他类型的金融营销则可被看作是全金融营销在单位营销成本和市场反应方面的过渡、初级阶段。 (四)全金融的实施:网络金融基础上的动态战略联盟 全金融不同于网络金融,却以网络金融为基础的实施平台。全金融还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却以战略联盟为基本思想。全金融是战略联盟思想与网络金融这一新时代新经济的实现手段的完美结合的产物。没有网络金融这一新型信息技术的实现手段,战略联盟就难以快速、微观、动态、机会、低成本地实现,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