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金融研究
   论20世纪30年代前中国币制紊乱的特征与弊端      ★★★ 【字体: 】  
论20世纪30年代前中国币制紊乱的特征与弊端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1:58:58   点击数:[]    

种烦琐、缓慢的交易过程,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减缓了商品流转速度,无疑既与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又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银两是一种秤量货币,成色和平砝标准不同,银两的价值也就不同。全国各地不同种类的银两,都有自己习惯的成色,如北京标准宝银十足银,银炉所定成色为98.400,每百两申水5.20两,也就是每锭五十两申水2.60,我们说北京十足银属二六宝,就是依据申水数二两六钱而得名。天津化宝也属二六宝。汉口二四宝、上海二七宝、苏州二八宝等标准宝银名称,都是依据各自的申水数而得名,实际上代表了各宝银的成色。各宝银之间的成色不一样,价值的比较需要有一个中间标准成色,这就是纹银,纹银的成色是93.5374。 这个标准成色的宝银实际是不存在的,所以,纹银是虚银成色标准,也是近代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虚银成色标准。实际流通的宝银,成色一般都比纹银更高,都存在申水问题。计算方法是,宝银成色÷纹银成色÷2×100=申水后的银两,如二七宝,98.60÷93.56374÷2×100=52.70,50两计作52.7两,申水二两七钱。

  如果全国各地仅仅是成色不同,而平砝标准(重量标准)是统一的,那么不同宝银之间的换算和价值比较还是很方便的。但是,全国各地的平砝标准有一百余种之多,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如北京的十足银与天津的化宝,都是二六宝,假如二者的成色正好完全一样,重量都是每锭50两,但二者的价值却并不相等,因为它们的平砝标准不同。一地之内,往往有几种平砝标准同时使用,北京就有库平、公砝平、申公砝平、四两平等,天津则有行平、老钱平、新钱平等,北京十足银库平50两与公砝平50两,价值也不一样,其分别与天津化宝行平50两的比价,自然也不一样。由于各地平砝标准的千差万别,银两之间的价值兑换便成为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汤国彦主编的《中国历史银锭》一书,制有"全国各地主要平码表",列出全国36个地方63种平砝,这还只是全国实际使用的平砝的一部分,读者可以参阅。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官平和市平。官平指官方规定和使用的各种平砝标准,一般包括库平、关平、漕平等。库平是政府征收租税的平砝标准,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都大小不一。关平是海关征收关税的平砝标准,关平比库平大,每两合37.7993克,库平银100两等于关平银98.679两。在实际使用中, 各关的关平大小也不一致。漕平是漕米改征白银折色采用的平砝标准,每两合36.65克,比库平和关平都轻,库平100两等于漕平101.757两。在实际使用中也往往随地而异,一般在漕平前标明地名,以示区别,如苏漕平、申漕平等,申漕平每两合36.64克。漕平后来成为民间普遍采用的平砝标准。

  市平是官平的对称,是各地市场通用的平砝标准,名目最为复杂。钱业之间通行的叫钱平。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通用的叫公砝平,但上海公砝平100两并不等于北京公砝平100两,而等于101.5两, 可见标准也不一样。公砝平是钱庄和票号为了在上海、北京等城市之间计算汇兑价格而专门采用的平砝标准。汉口等地通行的叫公估平,是公估局为秤定银锭所采用的平砝标准。此外,各地都有自己的平砝名称,如重庆的渝平、长春的锦平、广东的司码平等等。标准多种多样,即使当时老于钱业的人,毕其一生也弄不清楚。

  在各种平砝标准中,还流行一种虚拟的记帐标准,从而衍生出实银与虚银的区别。实银是实有其物,是市面上实际接受的通用银两,如上海的二七宝等。虚银则是宝银的价值符号,是专门用来记帐的、在实际中并不存在的虚拟单位,如上海的二七宝记帐时就计作上海规元。近代比较重要的区域性虚银标准主要有上海的规元、汉口的洋例、天津的行化等。有必要进一步讨论的是,上海规元为什么又叫"九八规元"或"九八豆规元",具体又怎样计算?在上海开埠前的道光年间,一切交易均在南市,据说当时在上海经营豆类的东北商人,年终急于收现银回家,对凡付现银者不惜以九八折算,谓之"九八规元"或"九八豆规元"。计算方法是先换算成纹银,再除以0.98:(98.60÷93.5374÷2 ×100)÷0.98=53.78两,50两二七宝银记帐时就计作53.78两。 宝银变为规元,不特重量(平砝标准)发生了变化,成色也发生了改变,每百两的成色降低为91.66两,规元的重量和成色都不是二七宝固有的, 所谓虚银两,就虚在这里。规元自诞生到1933年废两改元,一直行用了76年,地位从未发生过动摇。由于上海在近代内外贸易中的枢纽地位,规元不仅在上海地区的商务交易中成为公认的标准货币单位,而且在全国众多的货币种类中成为最有影响的货币单位。规元等虚银两的采用,有助于区域性货币标准的统一,但由于其九八折扣之类的计算方法,纯属权宜之计而推延为一种习惯,并无确切的道理可言,事实上又增加了计算中的复杂性和兑换中的困难性。成色的差异,加上平砝标准的不同,再加上实银与虚银的区别,各地银两之间的兑换,其复杂烦琐几令人难以想象。这样的货币状况,已经不是商品经济的润滑剂,而成为了商品经济的生锈剂。

  (三)洋厘行市的存在,给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带来种种不利影响。近代中国各种货币形态之间没有主币与辅币之分,彼此之间并没有法定的比价,而仅仅依据市场供需状况决定价格的上下波动,其中最重要的是银元与银两(规元)之间的比价,即洋厘行市。上海自1856年开洋厘行市,历77年,一直存在到1933年废两改元。1914年以前,洋厘行市分鹰洋和龙洋两种价目,1915年变为鹰洋和袁头币两种,1919年以后,无论鹰洋龙洋及袁头币一律并用,只开袁头币一种价目,洋厘行市完全统一。洋厘行市每日不同,涨落不定。洋厘涨,意味着银元的需求增加,银元对银两的比价上升,洋厘落,意味着银元的供应增加,银元对银两的比价下降。钱庄藉洋厘的涨落在两、元兑换中获利,而工商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则由此遭受种种不利影响。

  农产品的采购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的5、6月是茶和丝茧的上市季节,而10、11月则是棉花和粮食秋收的季节。在这两个季节,由于需要大量采购农产品,而对农户支付的都是银元,导致对银元的需求急剧增加,洋厘亦随之上扬。洋厘上涨,同样数量的银两兑换的银元比洋厘低落时就要少,如果原来存入钱庄的是银元,记帐时根据洋厘兑换成银两(存入银两才有利息,所以不得不兑换成银两记帐),现在又兑换成银元,损失就更大。如果提前在洋厘未涨时兑换成银元,则资金又被搁置,出现资金周转不灵。对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工厂和商人说,洋厘损失总是无法避免的,只能眼睁睁看着钱庄盘剥而无能为力,企业生产还没有开始,成本已经上升,无形中增加了经营的困难性。

  洋厘行市的存在,之所以会造成人们手中货币价值的变化,关键在于人们不得不因为不同的用途而经常进行两、元兑换。大宗和批发贸易多使用银两,小额和零售交易以及日常生活则多使用银元;进出口贸易和与外商的交易都使用银两,而与内地特别是广大农村的交易则多使用银元。此外,在一些具体支付上,还有种种习惯上的规定,如购买土地、房租等则要求支付银两或以银两计算。这使商家和企业的收支出现四种情况,一是收支的都是银两,二是收支的都是银元,三是收进的银元,支付的是银两,四是收进的是银两,支付的是银元,"故我国业对外贸易者,除货价之涨落外,一方既须受金银比价之危险,他方复须负两元比价之危险,层层剥削,在在堪虞。商人多意外之危险及不当之损失,中国商业安有发达之望。"(注:《银行周报》第17卷第10号,1933年3 月21日。)货价涨落,是指买进的价格有时高于卖出的价格,造成亏本。金银比价之危险,是指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方式——兼与传统高利贷比较

  • 下一篇文章: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地区金融机构法律职能的变迁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20世纪30年代前中国币制紊乱的特征与弊端”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20世纪30年代前中国币制紊乱的特征与弊端”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 ››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起因应对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 ››WTO与中国金融业
  • ››外汇储备经济分析
  •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面临的挑...
  •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
  •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 ››金融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防范
  • ››论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与竞争法...
  • ››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报复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