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金融研究 |
|
|||||
亚洲逐步实现单一货币考析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8:59:52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一、比较:跨越时空的借鉴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以武力吞并六国,并通过统一货币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非武力和平手段,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战争频仍、货币混乱、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中国、亚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220年后,曾经是狼烟四起、战火不断的欧洲,开始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概念,启动欧元这一欧洲强大和统一的助推器,向实现欧洲统合战略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和货币格局。 耐人寻味的是,惟一被欧共体授予“欧洲荣誉公民”称号的“欧洲统合之父”莫耐(Jean Monet,1888-1979年)曾经坦言,欧洲经济统合构想“从秦始皇的统一度量衡中得到启发,度量衡不统一也就没有将来的政治统一”即莫耐巧妙地借鉴了秦始皇以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来巩固和推动政治经济统一的战略,实现了统合理念上的“古为今用”、“中为欧用”。 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是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但也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不断推进的理论创新中探索中国发展的战略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深入探究秦始皇统一货币和欧元启动这两个“事不同而理同”的重大事件后,笔者认为,在21世纪可以研究探索将主导推动单一货币作为中国和平崛起的新思路。 二、圜钱:秦始皇发展经济、巩固统一的法宝 (一)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 1.政治上,弱干强枝、诸侯割据,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从西周灭亡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500多年里,我国名义上是东周的统治,但事实上是诸侯国各自为政,割据称雄,王室衰微,天子形同虚设,统率诸侯的权力名存实亡。春秋时期,全国共分为140多个大小诸侯国。战国时期,虽然诸多中小诸侯国已被吞并,但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个主要诸侯国继续割据称雄,且愈演愈烈。 2.军事上,合纵连横,争霸四起,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先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列强之间长期进行着掠夺土地、人口、财物的大规模争霸战争,死伤惨重。公元前342年,孙膑在马陵歼灭魏军10万之众;公元前294年,秦将白起大败韩魏联军,歼灭联军24万;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40余万兵士被活埋。连年征战,耗损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社会财富,严重破坏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3.经济上,货币不统一、财权分割,商品交换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战国时期,有布币、刀货、蚁鼻钱和圜钱四种货币体系。其中,布币的流通领域主要在原三晋地区的韩、赵、魏三国;刀货的流通区域主要在齐、燕两国;楚国与秦国主要流通鼻钱和圜钱。由于货币不统一、一般等价物便成了交易鸿沟,不仅阻碍了大市场的形成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反过来加重了诸侯割据的砝码,增强了诸侯割据的支撑力。 秦在春秋时期虽已成为大国,但经济、文化发展不如东方诸侯国。自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任用商鞅(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变法,实行了比其他诸侯国更彻底的封建性经济、政治改革后,秦国在较短时期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且最具发展后劲的国家。经过几代的兼并战争,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一个广袤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统一货币是秦始皇捍卫王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战略举措。 1.秦始皇的统一情结及其维护统一的战略。追求大一统是历代君王的梦想。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王权就是要在天地人中贯而通之,追求政治、经济乃至思想、行为、社会生活的统一圆融。秦国自秦襄公封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至秦始皇时终于实现了“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但在这一片曾经分崩离析、各自为王、”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广阔土地上如何建设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维护和巩固这种统一的局面,实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确实是一个前无古人的课题。 在治国思想上,秦始皇独尊法家。读到《韩非子》时,秦始皇大为感动,盛赞“寡人得与此人游,死不恨矣!”秦始皇的宰相李斯,也是法家思想的代表,明确指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始皇的近臣赵高也认为“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在法家思想的基础上,秦始皇逐步形成了大一统的治国方略:在政治上,统一中央集权,“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卫、监”;在社会生活上,“一法度量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在经济上则推出了统一货币的壮举,让统一的观念渗透到老百姓的饮食起居、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秦统一货币开中国货币统一之先河,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意义。 2.货币改革的主要内容。 (1)废除六国旧币。秦统一后,为便于全国范围的经济往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以及在全国统一征税(公元前348年,秦孝公实行“初为赋”,规定农民除了缴纳实物租外,还要用货币来缴纳赋税“),秦始皇对原来在六国流通的货币大力清理整顿,废除形状、大小、轻重不一的旧币,同时宣布珠玉龟贝银锡不再作为货币流通,只能作为”器饰宝藏“保存。 (2)以秦半两钱为法定货币推行天下。“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秦始皇以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重十二铢)为全国法定货币是有基础的。秦一统天下前,虽然存在四大货币体系,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形势的变化,四大货币区并不是孤立和隔绝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由于秦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强大,特别是通过无数次的攻城掠地,统一六国前,秦半两钱已经很有影响力,流通区域渐广,逐遍全国各地。以秦半两钱为全国法定货币,既便捷,又易行。 3.货币载体凸显“王权”和“统一”思想。秦在统一货币上颇费了一番心思。其一改过去刀形、铲形、贝形等货币形态,统一为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造型代表天地乾坤,体现了秦始皇自己标榜的“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e的皇权思想。管子指出,货币是“先王以守财物、以御人事而平天下”的工具,“故与夺贫富,皆在君上,是以人戴君如日月,亲君若父母,用此道也”,“权制之术,实在乎钱”。秦始皇已经意识到货币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更是皇权和统一思想的载体,他用《金布律》赋予货币无上权力,“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详细规定官府管理货币的责任。《金布律》成为我国最早的货币立法,而秦半两外圆内方的形态被秦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沿袭,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三)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 1.加强了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用现代经济学原理来考量,商品流通和交换中使用“单一货币”是一种交易成本最小的制度安排。秦始皇统一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货币形制各异、轻重不等、大小不一的混乱局面,克服了货币换算上的困难,消除了商品交换的货币障碍,在经济生活中真正实现了“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减少了交易成本,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