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金融研究 |
|
|||||
欧洲货币联盟发展与欧元回顾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8:59:18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1999年1月欧洲货币联盟在争议中启动,至今已四周年。总体来说,欧元的运行要比许多批评者当初预料的好:欧洲中央银行基本达到其稳定目标,其控制通货膨胀政策更透明,更易于传达;欧洲货币联盟总体加强了财政预算约束,使国家债务率有所下降,并改善了经济增长条件;在金融市场上,欧元作为经济结构改变的一体化发动机和催化剂发挥了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下,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趋异性仍增加;欧元的引入也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结构性的变化。综合来看,欧元诞生四周年来利大于弊。 2003年初,欧元度过了四年,欧元现金的引入也已经一年。在回顾欧元发展时,我们应考虑到欧洲货币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一项长期工程,它在成功建立后正处在巩固阶段;特别在稳定公约方面,联盟的管理仍不容忽视。本文详细回顾和阐述了欧元1999年引入至2002年底联盟的发展及欧元引入对区内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作用、欧元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欧元的汇率、国际地位等问题,并得出了比较乐观的结论。 一、联盟顺利启动及欧元现金的优势 根据1995年马德里欧盟首脑会议决议,向欧元的过渡分阶段进行。两个最重要的阶段是联盟于1999年1月1日由11个成员国正式启动并引入欧元为记账货币,以及2002年初发行欧元现金。所以欧元最初只是在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方面的引入。由于准备工作充分,1999年初金融市场的技术转换得以完成,欧元顺利登台,仅几天后,欧元在外汇、货币、债券和股票市场的交易清算就顺利进行。 在欧元诞生前三年的过渡阶段,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方面对欧元的原则是“不禁止、不强制”,即不是义务而是采取自愿原则交易欧元。这种政策对成员国居民生活影响并不大,因为合同、标价、收入、租金、货币与现金交易等仍使用原货币。过渡期内欧元只作为摸不着的“虚拟货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众对欧元的认可。 在银行业务、企业经营和公共领域,欧元与各国本币相比只起次要作用。许多银行在2001年下半年才开始转换,有些银行甚至到2001年底。在银行业务、企业经营和公共领域记账货币的转换和交易至2001年底顺利完成。企业货币转换总体顺利,许多中小企业准备迟缓而干扰2002年后的企业运转的担心,并没有被证实。 2002年1月1日是“欧元日”,欧元成为合同、标价、收入和租金等惟一货币,同时引入的欧元现金正式成为拥有三亿多居民的12个成员国法定流通货币。欧元纸币和硬币的发行和成员国本币的回收带来巨大运输量,由于准备充分也顺利完成。此前收集各国“沉睡硬币”的工作为现金引入做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12月,由于回收旧币,欧元国的现金流通量只相当于上年同期的33%,2002年引入新币后不断回升,达到正常水平,2002年12月达到3330亿欧元,接近2001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200年2月底是各国商业银行兑换截至日,此后各国中央银行仍继续兑换本币现金。德国中央银行承诺无限期兑换德国马克现金。截至2002年底,超过96%的德国马克纸币和近50%的硬币(按面值计算)得以回收,但仍有舛亿的德国马克纸币和近75亿马克的硬币在流通。关于欧元的分阶段引入计划,尽管有批评意见,但最终证明是积极的,因为分阶段进行允许妥善准备,总体实施情况是顺利的和符合实际的。 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金引入后,欧元对居民的优势才可亲身体验到。表现在度假和出差时省去了大量货币兑换费用和麻烦,同时提高了物价的透明度。欧元现金很快被居民接受。现金引入后两周,欧元区90%的支付用欧元,尽管本国货币还可用到2002年2月底。 一年后,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调查,90%的居民对欧元纸币、近70%的居民对欧元硬币表示信任。80%的人对欧元纸币面值划分感到满意,而对硬币面值划分只有50%多的人满意。由于汇率原因,一些国家(如意大利、奥地利、希腊等)居民对大面值硬币使用有困难,他们失去了习惯的小面值纸币(如付小费时习惯使用),这些国家希望发行1欧元和2欧元纸币,但对所有欧元国调查显示,75%的人认为没有有必要。 用欧元思维在引入一周年后还有困难。根据2002年秋天的调查,60%的欧元区居民还把价格换算回原货币,在德国甚至有达到75%。90%的消费者说,在购置大件商品时(如汽车)还把价格换算回原货币。47%的人愿意保留商品双币标价(在多国仍存在),因为双币标价反映了向欧元过渡的一个重要心理障碍,欧盟委员会建议,2003年中期消除这种现象。 留在东欧、南欧和土耳其的马克,2002年初也没有问题地兑换成欧元。欧洲央行估计,欧元区外流通的欧元现金一半在上述地区,约250亿欧元。欧元现金就像原马克作为保值手段使用。在MONTENEGRO和KOSOVO地区欧元是法定支付货币。 二、关于欧元引发通货膨胀的讨论 欧元现金引入对物价、利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比预期的要小。但欧元现金引入几个月后,大多数国家都发生了关于欧元引发通货膨胀的争论。特别在德国争论激烈,还发明了“贵元”(TEURO)这个词。根据2092年秋调查,欧元区75%的居民认为年初以来各行业价格明显上升。统计的通胀辜和居民感受到的通胀率之间差异被明显低估。实际上,在欧元转换之机,消费者日常熟悉的许多物品价格被提高。事实上2001年12月欧元国和德国的通胀率分别为2.0%和1.7%,而2002年1月则分别上升为2.7甲。和2.1%(协调消费物价指数,HVPI),所以2002年物价上涨的原因总体上不能归于欧元。重要原因是,水果和蔬菜此时受南欧气候影响贵了很多,另外在有些国家(如德国)消费税增加,还有服务业<如饭店、理发、清洁行业)价格上涨。2002年欧元国和德国的年均通胀率分别为2.2%和1.3%。 根据《马约》,欧洲央行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物价稳定,在保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支持共同的经济政策。欧洲央行为实现稳定的货币政策需要着眼于整个欧元区。欧洲央行将通货膨胀率定在年1%-2%,这表明欧洲央行同时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视为对物价稳定的威胁。至今为止,欧洲央行的物价稳定目标只在1999年严格达到(1.1%),此后的结果都在2%和2.5%之间,即欧洲央行非常接近其物价稳定目标。 在评判物价稳定时还要注意欧元国确有刺激物价上涨的因素。1999和2000年油价上涨和欧元汇率波动威胁物价稳定,2001年疯牛病带来的食品物价上涨导致 2001年5月物价上涨3.4%的最高记录。但没有理由担心联盟会发展为通胀联盟。联盟启动以来,通货膨胀率的趋异性增大。批评者认为,统一的货币政策不能顾及各成员国的经济景气以及稳定政策的要求。欧洲央行独立于成员国机构和欧盟机构是期望欧元币值稳定的一个支柱,其独立性在这几年不容置疑。欧洲央行的领导层对此起了重要作用。 三、欧洲央行及其货币政策 欧洲央行通过五条件稳定的取向建立了其可信度。从1999年11月至2000年10月七次提高主导利率是重要的稳定政策决定。有人经常指责欧洲央行过于防止通胀风险,而与美联储相反,太少刺激经济景气。比较 2000年底以前美国和欧盟及欧洲夹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玫策,会得出这种印象:欧洲的增长衰退是结构性原因。没有欧元大国广泛、必要的结构性改革,欧洲央行无能为力,如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导致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交易、经常性融资便利和最低准备金)保障短期利率调控和银行灵活的流动性储备。欧洲央行把主要融资业务利率作为市场主导利率。各国夹行在贯彻货币政策时起重要作用。它们负责货币政策战略在各国的实施。 物价稳定目标通过“双支柱战略”实现。第一支柱为货币供应量,欧洲央行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