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金融研究 |
|
|||||
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户借贷行为研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8:58:54 点击数:[] ![]() |
|||||
、社员代表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实行“一人一票”制,逐步取消干部任命,由社员推举基层信用社的领导,实行全员合同制。 第四,对农村信用社的旧帐和新帐区别对待、剥离政策性亏损由各级财政核销。 第五,建立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担保基金和农村信用社自律监督机构。 第六,引入破产机制和竞争机制,允许长期亏损、扭亏无型的信用社破产,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并允许同一行政范围内建立新的信用社。 第七,组建各级行业管理协会。 同时,决不能对日益活跃的民间借贷活动坐视不管。要转变长期形成的观念,正视民间金融市场在农户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要从法律上承认和规范民间 借贷活动,保护借贷双方的正当权益。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民间借贷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农村正规金融活动的补充,为农村的改革和 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报告执笔人:曹力群,数据处理:武志刚、庞丽华。特别感谢温铁军同志为本报告无私提供的研究报告和民间借贷个案调查资料,并向参与这次调查的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们表示感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金融年鉴(1999)》,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 2、徐笑波等:《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 3、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蓝益江:《论信用合作》,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6、李树生:《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7、 冯匹斯克等编著、汤世生等译:《发展中经济的农村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8、林后春:《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业亏损问题的研究》,《经济研究 参考》1999年第54期。9、林后春:《论21世纪初叶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取向》,《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78期。 10、刘恒保:《推进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思考和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56期。 11、刘仲生、李宗丰:《农村信用社经营亏损原因及对策研究》,《金融参考》2000年第1期。 [1] 本文为农研中心2000年02号课题主报告。 [2] 《中国金融年鉴(1999)》,中国金融年鉴编缉部。 [3] 《中国金融年鉴(1999)》,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 [4] 徐笑波等著:《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 [5] 林后春:《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业亏损问题的研究》,《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第54期。 [6] 刘恒保:《推进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思考和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56期。 [7] 《经济日报》,2000年9月13日。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