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金融研究 |
|
|||||
关于中国外汇储备多与少的思考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8:58:45 点击数:[] ![]() |
|||||
利于增加国内总需求、缓解通货紧缩问题。那种认为外汇储备增长会引起通货膨胀的观点实际上是混淆了两种经济类型的差异。而且,由于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一般并不存在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因此,由外汇储备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即使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事实上也很难发生。(3)外汇储备的增长不仅不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而且还是稳定国内物价的重要物资力量。道理很简单:在国内由于需求过旺而引起物价上涨时,如果保有充足的储备资产存量,就可通过动用外汇储备扩大进口来增加国内市场的商品供应,平衡供求关系。抑制物价上涨。 其次,外汇储备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同样不能获得实证分析的支持。经验表明,外汇储备的数量增减与一国通货膨胀水平并不存在同步变动的关系,与外汇储备低存量并存的不一定是低通货膨胀率,与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相对应的也不一定是高通货膨胀。例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存在很高的通货膨胀率,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却使美国始终保持很低的外汇储备水平;其他西方国家当时也存在很高的通货膨胀率,但其保有的外汇储备却由于美元贬值而不断缩水;当前日本、韩国、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都保有较多外汇储备,但其通货膨胀水平并没有随之同步提高。我国国内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变动轨迹同样否定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年份物价和外汇储备的变动情况。 表2中国部分年份外汇储备以及物价变动情况 ┏━━━━━━━━┳━━━━━┳━━━━━┳━━━━━┳━━━━━┳━━━━━┓ ┃ ┃1985 ┃1988 ┃1998 ┃1999 ┃2000 ┃ ┣━━━━━━━━╋━━━━━╋━━━━━╋━━━━━╋━━━━━╋━━━━━┫ ┃外汇储备(亿美元)┃26.44 ┃33.72 ┃1050.49 ┃1546.75 ┃1655.74 ┃ ┣━━━━━━━━╋━━━━━╋━━━━━╋━━━━━╋━━━━━╋━━━━━┫ ┃物价变动(%) ┃11.9 ┃20.7 ┃-0.8 ┃-1.4 ┃0.4 ┃ ┗━━━━━━━━┻━━━━━┻━━━━━┻━━━━━┻━━━━━┻━━━━━┛ 续表2中国部分年份外汇储备以及物价变动情况 ┏━━━━━━━━┳━━━━━┳━━━━━┳━━━━━┳━━━━━┳━━━━━┓ ┃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 ┣━━━━━━━━╋━━━━━╋━━━━━╋━━━━━╋━━━━━╋━━━━━┫ ┃外汇储备(亿美元)┃2121.65 ┃2864.07 ┃4032.51 ┃6099.32 ┃8188.72 ┃ ┣━━━━━━━━╋━━━━━╋━━━━━╋━━━━━╋━━━━━╋━━━━━┫ ┃物价变动(%) ┃0.7 ┃-0.8 ┃1.2 ┃3.9 ┃1.8 ┃ ┗━━━━━━━━┻━━━━━┻━━━━━┻━━━━━┻━━━━━┻━━━━━┛ 注:1985、1988年物价数据为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其余年份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外汇储备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物价变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变化并不一致。1985和1988年我国外汇储备数额很少、增长缓慢,但却存在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1998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大幅度增长,但物价水平却上升缓慢,1998、1999和2002年甚至出现物价负增长的局面。这充分说明。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视为引发国内通货膨胀因素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二)关于外汇储备增长与人民币升值问题 外汇储备过多论者持有的理由之一是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会形成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为了减轻这种压力,必须减少或消耗外汇储备存量。应当承认,外汇储备的增减是影响外汇供求关系、从而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因素,外汇储备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推动本国货币汇率走强的效应。但是,能否把外汇储备与汇率变动的关系由此定格化,并依此得出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结论?笔者的答案则是否定的。 首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或两国的物价水平。由于物价是货币对内价值的衡量尺度,所以汇率归根结底取决于货币的对内价值。外汇储备的增减虽然可以暂时影响市场汇率的走向。但并不能改变货币汇率由币值决定的根本趋势。因此,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固然有外汇储备快速积累的因素,但外汇储备并不是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人民币汇率之所以走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长期以来存在的人民币币值的相对低估。即使没有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币值的相对低估也会使人民币汇率产生内在的价值回归要求。 其次,在外汇储备和汇率的关系上,起决定作用的是汇率而不是外汇储备。换言之,外汇储备的增减往往是汇率变动的结果,而不是汇率的决定因素。因为,决定汇率的是货币的价值,而币值的低估或高估则通过引起贸易收支的变化最终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减。我国外汇储备之所以不断增长,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汇率低估带来了贸易上的相对优势。那种认为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会导致人民币升值的观点实际上是颠倒了外汇储备与汇率的本质关系。 第三,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货币汇率的变动与外汇储备的多少也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例如,香港巨额的外汇储备并没有改变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币汇率的稳定性;1980年以前我国实行的高估人民币币值的政策使我们在外汇储备匮乏的情况下一直保持着人民币的高汇价;1980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缓慢增加,人民币汇率却呈现逐步贬值的趋势;1994年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出现加快增长的势头。人民币汇率却在汇率并轨政策的作用下呈现进一步下降的现象。可见,汇率作为一个经济变量,其长期变动趋势更多地受政策和制度因素的影响,而不是由外汇储备决定。 (三)关于外汇储备与资源闲置和贬值损失问题 认为外汇储备过多并主张减少或消耗外汇储备存量的学者提出的另一个理由是,中国是一个缺乏资金的国家,如果不停地堆积外汇,就等于将自己用产品和劳务辛辛苦苦换来的宝贵资金低成本地贷给外国使用。这是不经济的。另外,中国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近段时间美元的贬值趋势使来之不易的外汇储备相应缩水,这也使我们有必要对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意义进行重新思考。笔者认为,这种看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已经告别了资金短缺时代,并在一定程度上进入资金相对过剩时期。其表现一是银行出现大规模的存差(存款大于贷款),到2002年底存差总量就已达到4万多亿元人民币;二是出现持续性的资金外流,据最保守估计,每年外流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三是从1998年开始中国的市场利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上⑤。此外,由于就整个社会来说货币并不是真实的资金,资金的多余或不足并不是货币的多余或不足,而是真实生产要素的多余或不足。因此判断资金短缺或过剩,更应从实物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从实物角度考察,则不难看出,我国早已告别短缺经济时代而进入资金相对过剩时期,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市场上出现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普遍供过于求。因此,以资金短缺为理由说明我国外汇储备过多是不能成立的。 外汇储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安全和流动的基础上实现尽可能高的盈利性。按照这一原则,各国在实践上一般都将外汇储备分为一线储备和二线储备。前者存放在外国银行的活期存款帐户上,以应付随时发生的对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