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管理决策人员,也包括经济、管理和社会学家。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应将人力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减少结构性失业,提供劳动力的创业能力,是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人力资源开发关系到劳动者素质、国民素质乃至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从社会的实践活动来看,人力资源开发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宏观人力资源开发,另一个是微观人力资源开发。宏观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以国民素质为标的,推动经济扔效增长和社会的全面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牵涉面广,需要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首先应制造一种促使人才集出的良好机制和环境。(1)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通过社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2)创造温馨、融洽、和谐的人文氛围,建立一套选人、用人、考核人、培养人的机制。(3)人才的竞争流动和晋升必须公开、公正、透明。其次,要强化职工的继续教育与加大智力的投资,对职工进行培训和训练。美国的企业提出,为了使员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应当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日本提倡企业把"终身雇用"变在"终身培训"。面对结构性失业,我国更应从教育体制、成人教育、职工培训等方面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和完善劳动者知识结构使之优化,培养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使之符合经济增长发展的要求。针对目前下岗职工业务素质偏低,专业知识老化,或技术单一,不能适应新岗位的要求,有岗不能上,有业不能就的情况,要加强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前的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能理好地适应重新就业的需要。作为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应信清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新观念,不要沉浸于失意和报怨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位置,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培养技能,完善自我,寻找新的就业岗位。
众所周知,经济的竞争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竞争。这里的人才就是大概念,就是人力资源开发。如果从狭义的层面来理解,若大一个中国,光靠一些精英性人才是不够的,只有立足于对人力资源全范围、整体性的开发,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为解决中国失业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环境。采取积极开发人力资源的政策,有助于减少结构性失业,增强劳动者的创业能力,也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均衡发展的重要工具。 总之,我国的失业问题其形势具有严峻性,成因具有复杂性。第二,显性失业与隐性就业并存。即部分劳动者表面上看是失业,但是他有工作可干,处于隐 性就业状态。第三,结构性失业,体制型失业叠加,使失业数量猛增。第四,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失衡并存。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就业问题不可能有现成的或标准的答案。我们只能不断探索,不断求解,寻找答案。实施再就业工程,不仅要强调劳动力的安置,更要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关系为前提,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认为"九五"期间,带有战略性的一个根本任务是要把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就业机制建立起来,在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均等个人就业机会的前提下,朝着"就业市场化、失业公开化、劳动有保护、失业有保障"的方向努力,以保证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顺利推进,在动态中维持社会的稳定。 失业和就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同时也量个长期和话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永远不会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然而,失业可以缓解,可以控制。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