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推进城市化战略的主要切入点      ★★★ 【字体: 】  
推进城市化战略的主要切入点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44:40   点击数:[]    

表现。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人们把增长等同于发展,把发展是硬道理变成了增长是硬道理。只讲收入增长不讲分配关系,一些实质性改革一拖就是十年,积累了大量经济与社会矛盾。一些地区高增长低发展,甚至负发展。现在是到了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观的时候了,否则城市化问题不会有实质性进展。发展是事物的质变,没有增长不可能有发展,但增长不能代替发展,也不是发展的唯一条件。增长决定事物的量级,结构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功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在增长提供的物质基础上内部结构的变化,矛盾地位的转化,特别是主要矛盾主要方面的转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能力的扩张是经济的增长,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方式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化才是经济的发展,上层建筑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才是社会的发展。况且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的增长并不一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资源的偶然发现或破坏性开发也可以增加收入。把发展仅仅归结为增长是十分片面的错误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人们的经济社会关系及人们的精神文化状态。因而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升华。发展就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本质的升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不仅是消费结构的升级,而且是人际关系的升华。人们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对人们的消费结构的升级、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性影响。近几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素质提高的物质基础已相当雄厚,但社会保障体制等再分配关系没有理顺,使这种升级和提高可望而不可及,不仅浪费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生产能力,而且引起人们社会心理的失衡。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逐渐激化,内需不足正是这种矛盾的必然产物。这正是高增长低发展的具体表现。腐败、卖淫、拐卖妇女、黄赌毒、黑社会等旧中国丑恶社会现象的死灰复燃并大有漫延之势,正是一些地区社会负发展的标志。发展的本质是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本质即社会关系的升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素质本质的提升,发展的标志也是人的素质和本质的提升。把经济社会活动看作是投入一定素质的人,产出更高素质的人的过程,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物质资源不过是人类借以求得自身发展的外在条件,科学技术不过是人类素质能力的外在表现。这些东西必须在人们正常的经济社会关系下才能为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共产党人是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我们近期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必须以大多数人为本,依靠大多数人,为大多数人服务。我们必须在保障大多数人根本利益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按要素分配的经济,它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的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不可避免地产生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没有这个矛盾就没有市场经济,任凭这个矛盾扩大就没有了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也就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可言。因此我们必须在市场按要素分配的基础上利用政府财政的强制力量实行再分配,通过税收的形式把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抑制两极分化,给全体人民以生产力发展所充许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相适应的基本生存保障。有了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这个国家才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市场经济才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就是剩余价值归社会占有的主义。剩余价值归社会占有的比率叫社会主义的纯度。剩余价值都归社会占有就没有市场经济,在现阶段就没有效率。剩余价值归社会占有的程度由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程度越高,税收集中的剩余价值应该越多,社会保障的水平应该越高。社会主义不是共产党人的偏好,它是社会经济繁荣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政府保障了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消费水平,也就保障了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基本稳定,保障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所以,建立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央政府的头等大事。社会保障功能是政府的第一职能。悠悠万事唯此唯大。      在当前建立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加速城市化首要的切入点。如果说加速城市化是抓住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那么社会保障就是牛鼻子的两个孔。社会保障可分为两个公共品:其一是当前人们议论的社会保障范围,包括失业、养老、大病、抚恤救济,九年义务教育等;其二是保障生者安其居的住宅供应。这两个孔合起来便是社会保障的全部内容。它是保障劳动力再生产正常进行政府应承担的部分。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由家庭支出和政府支出两部分组成,以家庭消费支出为主,超出家庭支出能力的部分由政府承担。城市化的过程即是市场化的过程,各种要素在流动中不断集聚,不断重新组合,以结构性失业为主的各类失业是城市化市场化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资金不到位,城乡要素流通将成为各级政府最头痛的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城市化的门坎。目前正是社会保障问题没有落实,居民心理压力大,危机感强,对消费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企业不敢投资、居民不敢消费,致使内需不足。而加速城市化就是加速人口流动,社会保障不解决将成为城市化的第一障碍。 


    首先我们应明确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全社会是指城乡全体公民全体劳动者。统一是指全国建立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帐户。保障的主体是中央政府,保障的对象是有公民义务的劳动者。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不再有社会保障义务。各级政府代表中央政府在各地执行社会保障功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中央财政拨付。这样就扫除了人口流动的地区和部门障碍。只要个人保障税(所得税与之合一)、遗产税收足,只要一切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明确租金范畴,收足租金,中国政府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政府,社会保障资金是不成问题的。客观上看中国政府是最负责任的政府,几十年来我们的社会保障是做得最好的,人民热爱这个国家,高唱社会主义好,不是无缘无故的。但近十年里由于既得利益阶层的干扰,任何实质性的改革都难以深入,社会分化的速度快于社会保障体制健全的速度,特别是重增长轻发展的观念占了上风,对从根本上理顺分配关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看到保障资金来源问题,没看到最根本的还是观念、体制问题,致使社保问题上升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焦点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保障为前提的市场经济。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前提,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这个前提是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积累的全民资产、公有资产。忘记了这个前提就是忘记了我们的国体和国本,就会不自觉地走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向个人征收保障税、遗产税是为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未来储备,当前的社会保障基金只要用好用活我们的“前提”就足够了。 


    第二、农民只要举家迁入城市,便转化为市民,应享受和其他市民同等的社会保障。他们原来社区集体公有的财产(包括耕地在内)按劳动力平均的份额应折价归他们个人所有,带入城市一次性的交社会保障金给政府,计入中央政府社会保障金帐户。农民所在社区如果无力支付资产现价,原则上资产应归国家所有,由社区代为经营,每年向国家交租金。政府把这笔收入计入进城农民社会保障金之中。 


    第三、城市现有人口的住宅问题己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卡口。人均居住面积只有9米左右,这和当前国民经济的实力是不相称的。农村人口进城之后要有住的地方,为了城市的正常秩序不能再走棚户区、贫民区的老路,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保障住这个最基本的人权。而这在目前的观念、体制下谈何容易?为现在城里人的住宅国家没少花钱,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透视华平村的兴衰

  • 下一篇文章: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再就业工程研究——对实施再就业工程的现实思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推进城市化战略的主要切入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推进城市化战略的主要切入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推进城市化战略的主要切入点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