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透视华平村的兴衰      ★★★ 【字体: 】  
透视华平村的兴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44:38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在珠三角,很多村镇近几年开始出现返贫现象,后劲无力,不断走向下坡路。为了探求出路,以一个村为麻雀进行了解剖探究。
    历经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农村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乡镇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在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方面的成功,使珠三角的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远远走在全国的前列,农民普遍富裕起来了,并已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但是,如果从微观环境考察,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也并不令人乐观,虽然历经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但不少乡镇的经济态势呈徘徊状态,长达十多年原地踏步现象也不少见,他们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竞争乏力,后劲不足,无力迈上新台阶!
    如何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发展壮大镇级经济,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如何使乡镇民企走出传统“手工作坊”模式等等问题已迫在眉睫,不及时解决好,甚至将影响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抱着“解剖一只麻雀”的想法,我们对南海区一个曾在十年前高度繁荣,又历经十年徘徊,迄今尚处无奈的华平村进行了考察,希望通过对微观经济发展研究,能与华平村人共勉,探索华平村乃至珠江三角洲镇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出路。
    一、反差:攀上顶峰又重坠低谷
    拥有四千人口和近千年历史的华平村,是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小塘狮西的珠江三角洲上的一个普通小乡村,历史上一直保持以农业为唯一产业的传统自然经济。改革开放后,才以童服加工业为支柱产业,一直处于上升发展的趋势,到了1992—1994年间,达到了发展的顶峰,迎来了华平村有史以来的繁荣鼎盛局面,几乎家家都拥有几台至几十台不等的缝纫机,只要一进入村巷,“达达叽叽”的缝衣声此起彼落、声不绝耳;当时全村年产值已达2亿之左右,春夏旺季期间,华平村的儿童服装日成交额都过百万元,家庭年收入十多万元的人家,比比皆是。
    以人均年产值800美元为小康标准计算,华平村人竟以高出标准七倍的收入,率先在九十年代初就已进入小康社会。
    但是好景不长,经过九十年代初昙花一现的繁荣鼎盛之后,华平村的经济发展迅速呈下降趋势。十年后的今天,华平村的年产值约为2千万元左右,仅是顶峰时代的10%而已;整个春夏旺季的服装日成交额也不足5万元,不少家庭已在无利经营甚至亏本经营。
    再以人均年产值800美元为小康标准计算,华平村人如今却仍未达到小康标准!华平人已跌落低谷,徘徊十多年至今,仍未找到经济发展的出路。
    二十多年来,华平村经过的兴衰历程,犹如一条抛物线的轨迹,上升到最高点后,又回落到起点的水平。
    华平人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历,就是一个攀上顶峰后,又迅速跌回低谷的过程,反差是强烈的。昙花一现式的繁荣是令人难忘的奇迹,其原因何在?十年低谷中的徘徊,又是挥之不去的事实与痛苦,出路在哪?都是值得深思的。
    华平村、华平人在改革开放后所走过的兴衰历程,是珠江三角洲不少乡镇的共同历程,华平村经济发展抛物线式的轨迹,也是不少乡镇发展的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其实,扶持华平人攀上繁荣顶峰的正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华平人重新推向低谷的,还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说“华平现象”的出现是“市场调节”造成的。

    二、原因:透视华平村的兴衰
    1、卖方市场带来了昙花一现的繁荣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生意真好做,恐怕这是珠江三角洲人们的共识。那时,无论生产什么,就能卖掉什么,整个市场大得像海,什么产品都可一口吞咽下去。华平人也不例外,当时三千多人构成的童服生产大军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生产出大批量的童服,尚未包装就被守候已久的批发商全部买走。批发商络绎不绝,蜂拥而至,在华平村的大街小巷穿梭不停。云集的批发商不仅成了华平村的一道风景线,而且更给华平村的童装加工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批发商做成的每一笔生意,都给华平人带来一份喜悦,也给华平村的经济带来一份繁荣。批发商于是便成了华平人心目中的“上帝”。
    至于华平人对自己生产加工的童服的去向,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华平人在此期间,感受最深的是坐在家里就能做成大笔大笔的生意。只有个别细心的人,才在佛山市百花广场的商铺里发现:华平人以16元一套卖给批发商的童服,在这里以98元一套出售,而且非常畅销。这总算让华平人明白批发商们不辞劳苦的动力究竟有多大了。
    九十年代初的经济繁荣,主要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期所伴随的卖方市场带来的。长达近四十年之久的计划经济时代,全国市场呈现的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只能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采取低工资、低收入和凭票证供应限制消费的措施,以缓解供不应求的矛盾。随着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逐步废除票证限制和敞开供应,到九十年代彻底走向市场经济,一切由市场调节和鼓励人们超前消费。一方面市场上的商品应有尽有,另一方面人们已具有相当的购买能力,急于满足长期以来无法满足的需求,从而造成流通领域的空前繁荣,生活必需品和中低档奢侈商品空前地畅销,其中当然也包括有华平人生产的童服!随着供求趋于平衡,卖方市场很快就让位于买方市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结果。昔日的繁荣其实并不是华平人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也并非因华平人适应市场竞争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取得的经济繁荣,而仅仅是依靠中间商市场,赶上了经济体制转制过程所伴随发生的极短暂的卖方市场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取得的。
    珠三角不少乡村亦确实抓住了这一机遇,迅速富裕起来,走在全国的前列,如西樵乡村的纺织、九江乡村的牛仔服装等等,使珠三角的农村前所未有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市场结构是由供应者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经由营销媒体再将产品或劳务供应消费者所构成。华平人的童服是经由批发商转卖后,才成为顾客的消费品的。批发商市场,在市场分类中,只是中间商市场,或者叫转卖者市场。也就是说批发商到华平村购买童装,并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转卖,并在转买中获取利润。这一性质决定了批发商只买进畅销商品,才能实现即时卖出,从而迅速获利。批发商信息灵通,可以不远千里去购买供不应求的产品,却对供过于求的产品从不问津!所以,当华平人的童装处在供不应求时,批发商蜂拥而至,络绎不绝,而当供过于求时,华平人就难以见到批发商们的身影!从而证实了改革开放后,跻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华平人,并没有及时地找到自己产品的消费市场,只知埋头生产加工童装,盲目坐等批发商上门来做生意!结果是:养奶牛的人没有富起来,倒卖牛奶的人却成了富翁!同时又形成了只能适应卖方市场,而不能适应买方市场自由竞争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华平村式的依靠中间商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在珠江三角洲的乡镇中也不是少数。   2、先天不足的产业结构调整 
    拥有四千人口的华平村人紧跟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成功地将75%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服装加工手工业去,终于实现了有史以来的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社会大分工!使华平村从传统的自然经济发展到了商品经济阶段,并取得了九十年代初辉煌的经济繁荣,使服装加工手工业产值在全乡村生产总值构成中占绝对优势,一跃成为支柱产业。 
    近二十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地向城市和其它产业流动,乡镇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业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迅速遍布珠江三角洲的所有乡镇,市场经济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华平村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但是,这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不是结构意义上的调整,只能算作实现了剩余劳动力向手工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东北振兴路上有陷阱

  • 下一篇文章:推进城市化战略的主要切入点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透视华平村的兴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透视华平村的兴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透视华平村的兴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