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透视华平村的兴衰      ★★★ 【字体: 】  
透视华平村的兴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44:38   点击数:[]    

业的转移而已,因为并没有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竞争方面而进行的结构性调整,只不过是将传统的农业产业的分散经营,改变为手工业的家族作坊式经营而已。这种自然经济式的分散经营的先天不足,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尚有适应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是当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分散经营的各家各户在资金、信息、技术、设备、人力、物力上都无法适应消费者市场的需求。不彻底改变自然经济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不走股份制式的企业化道路,必然导致华平人在参与市场竞争、占领市场份额方面显得无奈和苍白。这自然是造成华平村十年徘徊的原因之一。 
    3、封闭的社区、封闭的传统,导致封闭的观念 
    人们的价值评判、动机、态度和行动往往要受观念的支配。 
    几百年来,华平村处在一个丘陵环抱的封闭的盆地里,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夷平了多个丘陵,建起了多条通向外界的宽广公路。这种社区环境客观上妨碍了人们与外界的往来。传统的自然经济本来就是分散的、一家一户的耕作经营,人们过着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安逸生活,也无需与人交换,更加强了华平人的封闭,改革开放之前,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相传,华平人的祖先在北宋末年曾在朝廷当官,后卷入一场权力之争失败后,为摆脱被满门抄斩的厄运,才被迫落荒而逃。当祖先意外发现这个丘陵环抱、森林茂盛、溪泉清澈、兽栖鸟鸣、水土肥沃、与世隔绝的盆地后,便改名换姓定居下来。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华平村。祖先们开垦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经济,为避祸而绝少与外界往来,对外人守口如瓶,逐渐形成家规,代代相传,形成了自我封闭的传统。这种封闭的文化,深深积淀在华平人的血脉中,经过近千年,直到今天仍可找到这种文化的遗传。 
    与华平人的多年接触,发现他们安分守己,少管闲事,不惹是非,宽容平和,对任何事物都持一种冷漠态度。外人容易与他们作浅层次交往,却很难与他们作进一步深入的交流;他们有耐心,却不太有好奇心;他们从不围观什么,对天大的事,也永远持一种回避态度;一切顺其自然,不到迫不得已,不想去作什么调整改变。反映到经营上则是:与批发商做既定的生意,至于批发商以16元一套买入童服,到佛山卖到98元一套,那就与我无关了,多买多挣是人家的本事,自己则按自己的路子走。从1994年他们经济发展成回落态势至今已快十年了,华平人即便又掉回到当年的起点,也不怨、不悔、不急、不争!面对十年徘徊,仍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 
    据调查,20年来他们从未向银行贷过一分钱,即使是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也如是。不是银行不能放贷,也不是手续繁琐,而是华平人至今仍不能接受贷款的概念,不愿去贷款!他们认为靠自身的积累缓慢地滚动发展才是安稳的、妥当的、本份的,不愿或不敢承担贷款经营风险,这就是华平人的观念。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由自然经济形成的封闭观念,又是封建社会为获得安定而倡导的行为规范。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尤其是现今全球经济逐渐趋向一体化时代,自我封闭的观念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华平人十年徘徊、十年等待,十年虚度,而走不出低谷,与他们自我封闭的文化观念是分不开的。 
    这种现象颇具普遍性。曾盛极一时,但现今已显露疲态的桂城石肯五金加工、九江牛仔服生产以及不少乡镇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他们或多或少都受这种由自然经济所遗传的封闭观念的制约。 

    三、对策:与华平人共同探讨未来 
    1、转变观念:从封闭走向市场 
    封闭、保守和消极等待的传统观念,只能适应和满足自然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经济发展到了市场经济阶段之后,思想观念也必须随着改变和调整,形成全新的市场观念。所谓建立市场观念,就是学会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即掌握市场这只既会调节供求关系,又看不见的手的运作规律;遵循先有消费者的需求,才有生产和供给的规律;要顺应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市场是价格、竞争、供求等各种市场要素的有机制约体系,其中每个因素在特定条件下都会在市场运转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在观念中,必须寻找销售产品的目标市场,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只占有中间商市场。充分认识到在市场运转过程中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风险机制和信贷利率机制等作用。自觉地学会按照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发展镇域经济。高度重视市场的交换功能、供给功能和信息传导功能,从被动的自发式地卷入市场经济,转变为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找到持续发展之路。 
    2、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 
     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势在必行。《邓小平文选》指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以间接调控为主,应以市场为中介,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借助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微观经济行为,使之符合国家在一定时期所确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所以政府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具体而言,政府应当承担起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的任务,而不应消极观望和等待市场体系缓慢地自发形成。 
    其次,政府还应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包括市场经济发展的其它外部环境也必须由政府直接参与或提供帮助。如:为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资源开发提供所需资金、物品和服务,帮助支持支柱产业及其在高新技术上的改造、开发等;合理布局生产力;支持和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 
    再次,进行信息引导,为促进信息畅通做好服务。 
    第四,政府在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而必然进行的产业结构重新调整、资源重新配置和实现股份制企业等方面,必须发挥主导和牵头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服务的职能。 
    被誉为“内衣至尊”的何炳祥,在1989年起家之初,是香港“胸围大王”罗杰伦借出8万元和50台衣车,帮助其创办了盐步这个内衣重镇中第一家内地私营内衣企业——紫兰蒂内衣有限公司。这个事例说明企业在起步之初确实需要扶持与帮助,但我们不可能期望所有的乡企在起步之初,都会有象罗杰伦这样的巨头相助。因此,这一重任就必然落到政府的身上。 

    3、走股份制发展之路:只有形成拳头优势,才能创出拳头产品。 
    在市场日益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今天,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必然导致竞争乏力、没有发展后劲和相互争夺顾客的内耗发生。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十支筷子只有绑成一捆,才不会被折断,整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体和局部,一家一户家族式、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是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更无法适应市场迅速变化的需求。因此,必须彻底改变传统那种“小打小闹、单打独斗、急功近利的手工作坊式”作风,走股份制道路,形成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才是出路。当十个指头合拢成拳头之后,其综合力量远远超过十个指头各自力量之和。名牌战略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形成拳头优势(也叫规模优势)之后,才有望创出名优的拳头产品,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当股份制龙头企业诞生后,同行业的内耗消失了,经济持续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否则,再成功的市场经济理论也无法挽救他们一家一户地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的沉没!至于如何从分散生产经营发展成为股份制企业化,又是华平人面临的选择。既要突破传统观念,又要引进现代科学的企业管理,才能拥有竞争和发展的能力。所以,走股份制企业化发展之路,对镇域经济而言,本质上就是资源重新配置的问题。
  4、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
    所谓目标市场事实上就是目标消费者。必须明确把握产品的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及其特征。华平人应彻底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东北振兴路上有陷阱

  • 下一篇文章:推进城市化战略的主要切入点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透视华平村的兴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透视华平村的兴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透视华平村的兴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