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改革开放23年来,丽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由于深受原有的经济基础、自然的经济环境、现实的政策制度等相对落后的综合影响,使得丽水经济社会发展尽管较快,但其总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依然具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加速丽水经济社会发展,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近年来,市委、市府狠抓城市化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这无疑是明智之举。然而,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向该地区投入资金的规模和质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资金来源不外乎当地政府出资、争取上级政府扶持资金、引进外资、民间投资等四条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级政府给予扶持资金只能是为辅性的;丽水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回报率相对较低,引进外资难成气候;地方财政收入和积累微薄,政府以国有资本投资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也是“弱臂难支”。为确保21世纪丽水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把丽水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浙西南中心城市,应当重视构建高效的民间资本市场,提升民间资本投资运行速率和质量。 一、丽水民间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描述 所谓民间资本市场,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和理解其涵义。考察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其所揭示的涵义也大不相同。一是“民间”的资本市场,与其相对应的概念是“官方”的资本市场。二是“民间资本”的交易市场,它与“官方资本”的交易市场相对应。本文所要考察研究的是“民间资本”的交易市场及其发展问题。 民间资本转换成产业投资,生成强大的经济发展的第一启动力和永续推动力,需要高效的投融资市场 —— 民间资本市场来支撑。没有高效的民间资本市场,就不可能有快速高效的经济发展。 民间资本的融通市场是多种多样的,从其属性来讲,可以划分成两大类:一是民间资本通过“官方”的资本市场进行融通,主要有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的存贷款资金融通、证券市场的投融资等;二是民间资本通过“民间”的无形资本市场和有形资本市场进行融通,主要有民间借贷、私人钱庄借贷、民间贴现、典当、农村基金会借贷、金融服务社借贷、企业内部集资、企业债券融资、企业集股融资等。 改革开放以来,丽水地区“民间资本”的融通市场发展较快,为促进丽水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急待引起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资本供给严重不足与货币资本严重外流并存之矛盾。 近几年来,丽水市货币资本供给和资本投资增长速度较快,“八五”期间贷款增加 36.2 亿元,年均递增 29.6 %;固定资产投资55.9 亿元,年均递增41 %。“九五” 期间贷款增加 54.2 亿元,年均递增 15.9 %;固定资产投资144.6亿元,年均递增 14.5 %。2001年上半年,贷款增加14.7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24.8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24.6%、93.1 %。由此可见,货币资本供给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可谓不能说不大,但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货币资本却严重紧缺,融资难成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城市化建设所必需资本的融资问题尽管比企业要容易解决,但也同样存在着资本不足问题。然而,令人困惑费解的是在普遍存在资本融资难的同时,却存在着严重的货币资本外流现象。2000年末,丽水全市金融系统吸收的民间资本存款余额 154.6 亿元,贷款余额93亿元(加上当年剥离的不良资产11亿元,即贷款余额104亿元),存贷轧抵,存大于贷50.6亿元(已扣减剥离不良资产所占用的资金),再减去金融部门经营活动的正常备付资金约6 亿元,实际外流货币资本 44 亿元。同时,企业投资于一、二级股票市场,城乡居民投资于证券市场和购买国债,企业将巨额资金上存省公司(省局)或参与省公司(省局)集中投资产业,或到外地直接投资办厂办公司,也造成巨额货币资本流向外地。货币资本的严重外流,在较大程度上加重了丽水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资金紧缺问题。 2、乡村资本严重分流与城市资本快速集聚之矛盾。 城乡资本流动是指货币资本在城市 农村之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城乡资本的正常流动是城乡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无论是资本由城市过多地流向农村,还是资本由农村过多地流向城市,其目的和功能都在于促进农村经济或城市经济的更好发展,而农村经济或城市经济具有极大的互补性甚至相辅相成,所以资本过份的流向某一方,都会以削弱和牺牲另一方为代价,也不利于整体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丽水地区自1978年开始在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至2000年的22年中,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10%以上的有 12 个年份,在5~10%的有2个年份,在5%以下的正增长有 8 个年份,负增长的有2 个年份。值得引起高度关注的是1996~1999年处于徘徊不前,呈现出负增长;之势头, 1998~1999年连续2年负增长,2000年略有回升。 导致农业经济显著波动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在整个经济改革过程中涉及农业的诸种关系的改革相对滞后,严重地削弱了农业基础投入并造成农业生产投入的不稳定。可以说,农业投入不足是丽水地区农业经济显著波动的至关重要的原因。农业经济投入不足,说到底是丽水地区城乡资本的倾斜流动,即农村的资本向城市的过份转移。 从金融渠道看,丽水地区城乡资本通过金融渠道的流动,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在农村吸收存款而运用于城市和金融机构运用于农村的贷款。长期以来,丽水地区的金融机构,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吸收的存款,都未能充分地运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并且,近几年来,乡村货币资本净流向城市呈现出日益加速之势。1991~2000年的10年间,通过金融渠道农村货币资本净流向城市约 20亿元。 3、间接融资相对过大与直接融资严重滞后之矛盾。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协调运作,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民间资本利用率,解决企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资金问题的必然选择。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则显得更为重要。从丽水地区企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所筹集的民间货币资本看,目前间接融资比重在80%以上,直接融资占比还不到20%,这说明全市总体上表现为间接融资占比相对过大,直接融资严重滞后。 一是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货币资本增量,基本上需要银行追加贷款解决。二是民营经济尽管在创业初期主要通过个人积累、合伙筹资、向亲戚朋友借款等直接融资途径解决货币资本问题,但随着市场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产生了对银行贷款的迫切需求,银行贷款迫切需要成为其经济增长的主要资本来源。近几年来,贷款难已明显制约着丽水经济的发展进程。三是丽水城市化建设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少,直接融资工具少且效用低,近几年来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其所需要的建设资金问题。但是,由于间接融资依赖度过高,一者会加大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融资风险,降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力;二者城市化建设筹集的银行贷款过多,将会进一步增大中小企业筹集银行贷款的难度,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生产性投资增长滞缓与非生产性投资高速增长之矛盾。 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尽管也受到非生产性投资的较大影响,但是,关键性和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生产性投资尤其是技术进步投资。然而,近几年来丽水地区的生产性投资占比较低,而非生产性投资占比较高。从生产性投资占比情况看,1999年生产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各年份分别为 38 %,与全省52%以上的比重相差较大。从技术改造投资占比情况看,1991~2000年,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社会固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