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农牧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如1998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38元,而农牧民的人均收入才达到1158元。三是各地区之间的收入也有不同差距。四是农区和牧区以及半农半牧区也存在收入的不同。所以,增长农牧民收入是一个关系西藏全局的大事。 (三)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我区一项的系统工程。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努力发展农牧业生产。由于我区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加上农牧业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收入来源依然要靠农牧业的发展,而农牧区的经济地位也依然不会改变。因此,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是解决农牧民收入的最有效途径。 其次,加快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充分利用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资源,积极促进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非农牧业产业的转移,是目前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再次,根据西藏的实际,减轻农牧民的负担,保护农牧民的合法利益,使农牧民真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得到实惠。 最后,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在本世纪基本解决西藏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全面实现农牧业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西藏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西藏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书目: 1、黄万纶:《西藏经济概论》,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 2、多杰才旦、江村罗布:《西藏经济简史》,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 3、丹增、张向明:《当代中国的西藏》,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 4、陈奎元:《西藏的脚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 5、《中共西藏党史资料丛书》,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内部发行) 6、丁穷夫:《西藏发展问题评论》,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 7、丹增:《当代西藏简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 8、洛桑·灵智多杰:《青藏高原环境与发展概论》,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 9、肖怀远;《西藏农业结构与粮食流通》,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 10、王小强、白南风:《富饶与贫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11、西藏自治区宣传部:《一切从西藏的实际出发》(论文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 12、张天路:《西藏人口的变迁》,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年 13、群觉:《中国西藏现代化发展道路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 14、丁穷夫:《青藏高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假说—喜马拉雅模式》,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 15、徐华鑫:《西藏自治区地理》,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 16、耿金声:《西藏教育研究》,中央民族出版社,1989年 17、李琪:《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理论及其跨世纪的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 18、龚学增:《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 19、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册、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78年 20、陶文达:《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 21、吴振坤:《市场经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 22、马洪:《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年 23、辛守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明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 24、胡平:《中国市场经济全书》,华夏出版社,1993年 25、钟财:《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名词解释)》,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年 2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27、党的十五大一中、三中全会报告 28、杨春贵:《学习江泽民同志<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关系>十二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 29、西藏自治区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有关文件 30、图登克珠:《试论西藏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与实现小康战略的基本途径》,《西藏大学学报》1998年第一期 31、图登克珠:《建立健全农牧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西藏政协》1999年第二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