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中国经济
   抗战时期章乃器经济思想经世性探微      ★★★ 【字体: 】  
抗战时期章乃器经济思想经世性探微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30 15:43:46   点击数:[]    

国货币、证券、债权债务等。这样不但有利于平抑物价,而且也扩大了大宗税源(财产税、遗产税),对缓和紧张的战时财政也十分有利,可谓一举两得。
    三、以民生主义为导向的工业发展思想
    1939年章乃器到重庆后,担任上海迁川工厂联合会的执行委员会和常务理事等职。后于1940年创办上川实业公司,他亲自管理生产,成绩显著,受到工业界的赞扬。后又创办上川企业公司,经营土产运销和进出口业务。他与吴蕴初等创办了民族工商业界的思想库——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自任所长。在投身实业界的过程中,适应战时特点和战后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了带有鲜明民生主义特色的工业发展思想。
    (一)主张实行有限度的战时工业统制
    抗战初期,大量企业内迁,对支持抗战作出重大贡献,对发展大后方的经济建设起了重大作用。但在当时,后方的工业中普遍存在资金枯竭,平价政策不平衡,企业前途无保障,动力和原料分配不均,力量分散,技术训练缺乏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他主张实行工业统制,并指出:“我国的战时工业统制,决不是单纯的消极的限制,而更重要的,应该是积极的开发”。具体措施如下:一,适当分配工业地域;二,统筹解决工业资金;三,确立工业生产计划;四,管理原料、劳力和技术;五,实施设厂核准制;六,厉行生产标准化;七,注意工业的分工与合作;八,确定工业保障。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工业生产的盲目性,可以减少浪费和重复建设,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作用。如果当局能认真负责,努力推行,“能以设计、管理的力量领导人民去做,真是事半功倍呀!”518-520
    抗日战争的爆发,在工业领域,政府干预与直接投资范围迅速扩大,国营企业因而得到空前发展。1927年国民党执政后,随着其政权统治的日趋稳固,国家对经济事业的投资也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抗战爆发后,此种投资大大增加。据统计,到1942年,政府企业实缴资本额占国统区工业实缴资本总额的69.16%。以此为基础,国民政府在一些传统的被视为国营领域的行业建立起垄断性地位,如水电业中政府投资占89.10%,冶金业占90.19%,机器制造业占73%,电器制造业87.16%,化学工业占75.11%;即使那些向来被视为民营范围的行业,如食品、纺织、服装、文化等领域也渗透进大量国家资本,其中纺织业中国家资本占据了整个纺织业资本总额的48.13%676-678。此外,还在交通、通讯、金融、贸易等有关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重要领域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投资经营。
    随着国营事业的持续扩张,人们所担心的各种问题,如贪污腐败、官僚资本泛滥、经济衰退、民生凋敝等日益严重,招致了众多的批评。与此相关,有关官办民办孰优孰劣,以及社会正义与经济效率的关系问题再度引起思想界的关注与争论。不过,与20世纪30年代相比,抗战后期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要深刻多了。其中比较多的人肯定战时工业统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国营与民营分野问题,但必须强调以效率为先的原则。章乃器在1944年著文说:“目前我国的资本,不管国营、民营,都不是限制的时候,如今需要的节制资本,是保护、鼓励、奖赏、领导”545,在战时主张国营与民营的合作而不是分野颇受一些学者的青睐。例如,吴景超认为,在各种经济建设事业中,“何者应当先办,何者应当缓办,何者不应办,乃是最重要的问题”,“在计划中的事业,国营固可,民营亦无妨”,“计划中所不列的事业,国营固不可,民营亦不许”,盲目地划清国营与民营界限,将阻碍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周茂柏认为国营及民营事业“均为全民资本之一部分”,今后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全民资本以发展中国实业,“而非国营、民营之争”,所谓范围划分问题,“不宜坚持各趋极端之主张”。[10]
    (二)倡导工业立体发展
    章乃器的工业立体发展思想在工业发展思想史上是比较独特的,是对前述有限度进行工业经济统制的修正和补充。工业立体发展是为了适应现代立体战争的需要,“并不是说工业必须制造飞机和潜水艇,而是说工业组织和工业技术应当向高和深的方向发展”。他反对工业平面发展以达到充分就业;同时还指出,工业立体发展不同于计划经济,而是“以自给自足为最高目的,运用高度的组织力和高深技术的一种完备而又彻底的计划经济”。他认为德国工业是立体发展的典型。为准备战争,保证战时经济自给自足,德国用高度组织力量把国营工业和民营企业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立体完整的工业生产系统。“尽管纳粹德国的前途归于崩溃,然而,由于这种工业立体发展所造成的强大战斗力,是不能不使我们钦佩的”。章乃器工业立体发展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要成立一个包含国内外一流专家的技术团,担任工业立体化的技术指导工作;二,国营工厂和民营工厂不能处于平面竞争地位,应该处于领导和被领导的地位;三,积极引进外国设备、技术和原料;四,统一调度国内物资,国营工厂之间也应该互通有无;五,成立一个战时工业立体发展管理机构;六,政府可适当经营生产事业,但不能影响和削弱行政管理的力量。章乃器工业发展计划,是以高度计划管理为手段,通过严密组织,建立完善的工业生产体系。即使“收效在数年之后,我们还是应该竭力去建设。这不但是抗战所必需,而且是建国千载难逢的机会”。521-523
    (三)战后工业化的设计
    对于战后的工业化发展方向,他强调:“我国的战后经济建设,在制度方面,要使工业化变成建设民生主义的手段,而在速度方面,还要使工业化负起完成民族主义的任务”537。对于战后工业化的发展,他更关心民营企业的命运,并认为这是落实民生主义经济政策的关键。
    要发展民营企业,首先要解决工业资本问题。“私有资本的动员,所运用的不单是资本,还有更重要的国民企业心。……国家资本突飞猛进的跑在前,让私有资本急起直追的跑在后”,认为“消极地战战兢兢地防范私有资本,枝枝节节的阻碍私有资本,并不是一种办法”538。
    其次,要明确从国家政策层次给民营工业一个合理的发展空间。1945年底,在民国建国会政纲中,他提出经济民主原则,“人民须有充分经营企业之自由,除保护劳工及防止独占法律外,不得再有其他之限制”,继续明确国营和民营的法定界限,“国营事业之官僚化与私人企业之独占化,同为经济建设之大敌,以我国现势而论,前者之危机远过于后者;因此我人一面主张国营企业国家化,私人企业社会化,一面更反对在官僚化尚未肃清以前,扩大国营事业之范围”447。
    抗战时期,章乃器在经济理论上的贡献明显弱于抗战前,然而,他的思想历程突出了非经院派的爱国民主人士在意识形态上的政治性取向,虽没有明确指责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但民为邦本的士人特质却彰显无疑。


[align='center']     [/align]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重点

  • 下一篇文章:合理构建审计项目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抗战时期章乃器经济思想经世性探微”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抗战时期章乃器经济思想经世性探微”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探索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
  • ››加强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对策分...
  •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
  • ››继续深化对各项经济政策的调整
  • ››探讨如何利用农业资源保证粮食安全...
  • ››浅谈M证券公司薪酬体系的完善策略
  • ››高技术企业价值产生的实证分析
  • ››论我国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企业的策...
  • ››以色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产生的...
  • ››美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策略解析
  • ››抗战时期章乃器经济思想经世性探微...
  • ››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国共...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