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建设实践的新经验,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和升华。提炼出新的理论,包括概念、定义、规律、定理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四)用反映经济规律的新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探索、研究和揭示客观经济规律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因此,必须把有关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就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这个论断现在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理论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主要有以下四个任务。 1 为各级决策机关服务。******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中说。“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学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当好党政领导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义不容辞。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借助于它可深入洞察社会。理论界的任务就是把最好的成果提供给党政领导,以便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率领亿万人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 为亿万人民服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经济研究也必须贯彻这个精神。对于亿万人民生产、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要深入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供给他们,使之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效益。******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这方面。经济学界可以大显身手,为人民出谋献策,但要有对人民负责的高尚精神。 3 为几千万企业服务。各类企业尤其是大量中小型企业迫切需要科技支撑。不但需要自然科学成果,也需要社会科学成果。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可循的规律,这有待于理论界,尤其企业管理专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规律揭示出来,提供给第一线的操作者。这不仅可以丰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将有力地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4 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服务。目前,中国的经济学状况不能令人满意,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比还显得滞后,尤其是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现在******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又向我们发出号召,要求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一定要响应这个号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一定要在这个共同的思想基础上,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