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法律制度的完善,比如: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能比较好地维护市场的微观基础。 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在长期存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有两项主要任务,除了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外,还要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地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18) 公平、正义、科学、民主、法制、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这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制度的安排,它同时也是一种对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的追求。将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和道德成果纳入对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认识,这是思想解放进程中的一个亮点。而这一点,恰恰是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所曾忽视的问题,甚至在一个时期还对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加以排斥。 追根溯源,社会主义一词的初始含义,首先是对社会不公正的反抗和对民主平等的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这使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按照我们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认识,必须关注民生,注重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其中包括: 民主问题法制化。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制度,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政府多一些责任,给公民多一些权力,让社会多一些监督。 民生问题制度化。民生问题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但是解决民生问题,要有制度的保障;有了制度,就不会因为政府的更替和领导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中,关注民生,重视社会政策的有效性,这是中国在新时期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一个新的亮点。中国与俄罗斯的转型理论和实践说明,集权计划经济体制是不成功的,计划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但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如果过分迷信市场而政府无所作为,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忽视有效的社会政策,也会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实施有效的社会政策,是为经济、社会健康转型构建一个牢固的安全网。社会主义不单单是一种制度安排,其所内含着的公平、正义、民主、人道、自由、平等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相互依存,实际上是对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的一种体现。 本文系提交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于2007年8月在北京联合举办的“中德对话:社会市场经济和谐发展”国际研讨会的论文。会议对论文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作者根据会议讨论和评论对文章进行了修改,在此对会议主办方和评论者表示深深的感谢。 注释: ①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1995:《Общ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теория》издательстов《промо-медиа》москва(俄罗斯经济科学院1995:《经济学理论原理》,莫斯科普诺莫—麦迪亚出版社出版). ② А.В.Бузгалин 1994:《переходная экономик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белорусский дом печати》(А.В.普茨卡林1994:《过渡经济学》白俄罗斯出版社出版)。 ③ 详见《社会科学报》2007年4月19日。 ④ 详见杨小凯等著:《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1999年11月,由李利民译(http://bbs.cenet.org.cn)。 ⑤ 详见凤凰财经述评(Http://www.kdnet.net)。 ⑥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沙洛京教授提供的一份有关俄罗斯贫困水平的资料中指出:按俄罗斯当年汇率计算,1999年人均每月32.4美元的底线,到2006年已经提高到107.2美元。 ⑦ 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7—373页。 ⑧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市场社会主义面临着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个是获得确定价格需要的信息;二是经理缺乏激励。当企业赚得利润时,厂商不能获得回报,但当企业发生亏损时,政府又必须来弥补。他说:这种市场经济的模式既缺乏资本主义中的市场激励结构,同时也缺乏传统社会主义中的经济控制机制。他也指出,中国在农业的生产责任制中获得了成功,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但在其他方面的改革还是有争议的。详见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下册,第379—38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⑨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36页。 ⑩ 详见《中国统计年鉴(2007)》。 (11)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外经济学界曾就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成功”的市场经济运行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三种模式:一是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注重消费者利益,国家通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来扩大市场,通过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发生影响。二是法国和日本的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依靠经济计划、产业政策对市场运行进行协调。三是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通过经济计划协调市场的同时,注重社会公正。实行社会市场经济的还有北欧的一些国家,如瑞典等。与世界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来比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还处在探索中。在这之前,国际上就有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进行过研究。20世纪30年代,在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的论战中,奥斯卡·兰格提出了“竞争的社会主义”模式。而南斯拉夫提出的“个人自治的社会主义”,对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有很大的影响。在西欧的社会民主党中,他们为了达到财富更公平的分配和社会平等的目标,也主张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他们特别注重对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要求建立社会福利的国家。这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详见马洪主编《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附录,第338—367页,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 (12) 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2—313页。 (13) 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380页。 (14)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和深刻得多了。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江泽民还指出:“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详见2001年7月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 (15) 王小鲁教授对城镇居民收支进行了专项调查和数据分析,根据居民的家用汽车、商品住宅、出境旅游、银行存款分布等实际状况,国家统计数据中对高收入居民的实际收入估计严重偏低。根据推算,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至少应当有1.096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