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中国经济
   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字体: 】  
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30 15:40:38   点击数:[]    

长速度减慢,影响了农村最终消费增长,导致社会最终消费需求乏力,影响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增长
  
  1990-1996年,农村居民最终消费总额平均每年以21.4%的速度快速增长,而1997-1999年,由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停滞不前而使农村居民消费总额的增长速度急剧下降到3.3%(见表4),低于同期GDP7.9%的增长速度近6个百分点,因此严重地拖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后腿。1997-1999年,因为农村居民消费增长速度的减慢(与GDP的增长速度相比)影响GDP平均每年少增长约2个百分点。
  数据分析表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趋势可以看到,最终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下降,并不是城镇居民造成的,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年来基本持平,大幅下降的主要是农村居民的消费份额。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整个80年代基本在35%上下波动,90年代以后,降到了20%左右,减少了15个百分点。如果把城乡人民消费作为100,农村居民已从1990年的56%降到1998年的46%,城市居民则从44%提高到54%。这表明,这两年的内需不足,主要是农民的最终消费需求不足。
表4:1978-1999年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情况(单位:%)
年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元)农村居民消费总额(亿元)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农村居民消费总额增长率
1978116.06138.001092.406.156.96
1980162.21178.001427.3011.9513.30
1985317.42347.002921.5022.6122.46
1990584.63571.005129.103.254.25
19951310.361434.0013247.1028.2628.51
19961572.081768.0016398.0023.2923.79
19971617.151876.0017436.806.116.33
19981590.331895.0017667.301.011.32
19991577.421918.0018093.701.212.41
90-96增长率17.920.721.4  
97-99增长率0.12.83.3  

  4、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197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农村收入与城镇收入的比为1:2.57。之后的几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198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6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9.1元,农村收入与城镇收入之比为1:1.86,达到了城乡差距的最小值。随后的几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一直维持在1:2.1-1:2.2之间。199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上升为675.51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上升为1510.2元,两者之比为1:2.24。进入1997年之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扩大: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2.47,1998年扩大到1:2.51,1999年1:2.65,2000年预计这一比值将扩大到1:2.77左右。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但大于80年代中末期,也比改革初期的差距扩大。如果2001年实施为公务员及国家事业单位职工长工资的政策,则城乡收入差距将创历史最新纪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会影响农产品长期稳定的供给,也会影响农村的稳定,加剧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

表5: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单位:元)
年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农村
1978133.57343.42.57
1980191.33477.62.50
1990675.511510.22.24
19972090.135160.32.47
19982161.985425.12.51
19992210.358542.65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1、稳定农村家庭经营收入
  
  近几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的下降主要是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增幅下降影响的结果,由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占其总收入的75%以上、纯收入的68%以上,因此稳定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是目前稳定农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在目前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象前几年那样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以增加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的方法已经行不通,而应通过大力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开展多种家庭经营方式等增加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同时可通过休耕、退耕等方式缓解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加净收入。此外,对农业应切实实行扶持政策,目前的关键是执行农产品保护价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最终达到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根据2000年农业减产的实际情况,2001年应考虑适当提高部分农产品收购价格。
  
  2、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目前很多地方农民负担占到人均纯收入的10%以上,个别地方甚至达到20%以上,大大超过中央规定的5%以内的标准。造成农民负担加重的根本原因有三个,第一是县和乡镇政府机构越来越庞大,冗员越来越多;第二是巧立名目、盲目上项目,浪费农民钱财;第三是利用公款吃、喝、玩、乐。而乡镇政府增加农民负担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巧立名目、欺上瞒下、多收多征;二是肆意虚假提高农民纯收入水平以达到多征税费的目的,有的地方虚假上报的农民纯收入比实际值高出一倍以上。针对上述情况,首先应着手进行精简乡镇机构的工作,减少农民负担的行政管理费用;其次,应加快农村税费改革,目前应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并尽快普及,使农村税费征收制度化、法制化、公开化,以便于农民及社会的监督。第三,建立独立于村民委员会的村民代表大会,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村干部巧立名目、多征多收、增加农民负担、挥霍浪费公款的行为,并对违法乱纪的村干部提出罢免。
  
  3、逐步消除城乡壁垒,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并逐步推进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各项改革,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扩大农民的就业空间,取消各地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歧视政策。同时应加快农村的城镇化进程,目前可以考虑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进行撤乡并镇,选择具有较好的交通、通讯、市场和能源等条件的乡镇优先发展,否则就无法发挥聚集效应,相对集中地发展二、三产业,以扩大农民的非农业就业。此外应增加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投资主体应多元化,促进小城镇的快速形成和发展。最后应改革和完善小城镇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对新到小城镇落户的农民不应收取城镇增容费,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与原来的城镇居民一视同仁。
  
  4、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发展
  
  乡镇企业是20多年来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撑点。1978年至1999年的21年间,乡镇企业提供给每个农民的工资收入由10.7元增加到683.4元,年均增长23%,比农民收入增长的平均速度(14.1%)快8个百分点。农民平均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的8.4%上升到1999年的34%。同时,乡镇企业还间接增加农民收入,21年来,乡镇企业用于补农建农的资金达1000多亿元,支援农业生产,增加了农业收入。因此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农民的增收及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应通过扶持乡镇企业发展、调整乡镇企业的生产结构与组织结构、提高乡镇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等途径改造和发展乡镇企业,并从融资、人才交流、信息交流、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乡镇企业以必要的支持,使乡镇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农村居民从乡镇企业获得较好收入创造条件。
  
  5、适当调整农村财政政策
  
  首先,增加对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财政补贴,包括生产资料购买补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补贴、运用新技术补贴、农业保险和灾害补贴等;其次,中央财政要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要象国家调控城镇居民收入那样增加农民收入,在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过程中,应注意适当减少对城镇居民的转移支付,增加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思考

  • 下一篇文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十大对策和建议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探索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
  • ››加强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对策分...
  •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
  • ››继续深化对各项经济政策的调整
  • ››探讨如何利用农业资源保证粮食安全...
  • ››浅谈M证券公司薪酬体系的完善策略
  • ››高技术企业价值产生的实证分析
  • ››论我国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企业的策...
  • ››以色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产生的...
  • ››美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策略解析
  • ››农村居民的购物地选择行为:对村级...
  • ››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农村居民医疗保障问题及建议
  • ››农村居民点整理挂钩中的权属调整问...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