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中国经济
   社会分层、住房产权与居住质量——对中国“五普”数据的分析      ★★★ 【字体: 】  
社会分层、住房产权与居住质量——对中国“五普”数据的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30 15:38:53   点击数:[]    

推进的。1988年后数次提高了租金,然后单位与住房分配相分离,最终实现了住房的商品化和私有化(Bian et al .,1997:223-250;Davis ,2000:245-260),虽然各级政府仍然是住房的主要投资者和建设者。国家有关部门在1998年下文要求所有新建住房必须按市场价买卖,这标志着长达5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Jiang ,2000:192-203)。在2000年,北京或上海的一套100平方米住宅平均价值60到8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30到40年工资收入之和。经济购买力稍低的家庭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或以优惠价买下原单位分配的住房。住房分配体制的改革意味着,对于租房者而言,拥有住房产权的那些人是经济改革的“赢家”。因而,是否拥有住房产权,也就成为改革时期阶层差异和阶层分化的重要指标。

  买得起地段好、面积大、质量好的住房已经足以说明购房者的购买能力强。而购买能力的大小,无疑与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购房者也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购买住房。如购房者是高薪人士,就能得到更多的贷款,也就能更早地购买更大、更好的住房。总的来说,购房者的购买力直接取决于其职业所带来的收入。

  总之,当今中国的阶层差异体现在收入和住房上有三个方面。第一,在日益发展的住房商品市场上,是否拥有住房的产权,是个人或家庭的经济能力和成就的标志;第二,个人或家庭是否有能力购买更大、质量更好的住房,与个人或家庭成员的收入正相关;第三,管理精英和专业精英比非精英有更高的经济购买力,因为市场改革在回报权力的同时,也回报人力资本。据此,我们给出三个研究假设:

  假设1:管理精英和专业精英比非精英更可能拥有住房产权,住房面积更大,住房质量更高;

  假设2:如果市场转型理论正确的话,与管理精英相比,专业精英将在住房产权、房屋面积和居住质量等方面均处优势;

  假设3:如果权力维续理论正确的话,与专业精英相比,管理精英将在住房产权、房屋面积和居住质量等方面均处优势。

  二、数据与测量

  为了证明上述三个研究假设,我们将分析2000年人口普查中的部分城市。我们所定义的城市家庭与普查一致,是指居住在城市区域内生活用房里的居民家庭户;家庭户居住在郊区、镇和村,以及集体户和暂时使用生产经营用房为住房的,不包括在我们的分析中。因为以往的城市住房研究多在大城市或直辖市进行,我们在数据中不包括郊区和镇,这有利于进行历史比较。

  (一)因变量

  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有15个关于住房的变量(H9到H23),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住房的情况。对本文而言,我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住房产权、住房面积、住房质量。

  住房产权。这是根据问卷H21“房屋来源”一题的内容构建的变量,区分出被访者的住房是“有产权”的,还是“租的”。如表1所示,2000年,72%的城市居民户拥有所住房屋的产权。住房商品化改革之初的1990年,这一比率仅仅是24%(Bian et al .,1997:223-250)。住房产权私有化程度亦受城市环境的影响。在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和珠海),产权私有比例是54%;省会城市大约在60%到70%之间;而县级市的比例则高于70%.大体的趋势是,城市的级别越高,越受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住房产权私有化程度越低(见表1)。

  住房面积。这是一个连续变量,源于“本户住房的建筑面积(平方米)”一题。在现今的房屋市场,通常是以建筑面积为住房面积的衡量单位。在现实生活中,建筑面积又大致可分割为“使用面积”(或居住面积)和“其他面积”(包括公共面积和建筑结构占用面积等)两部分。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主持的2003年“综合社会调查”(5900户城市家庭)发现“,其他面积”约占建筑面积的19%到21%(China2GSS ,2004)。所以,以建筑面积来测量一个家庭实际的居住情况是有效和可靠的。本文将住房的建筑面积除以家庭人口数,得到“人均住房面积”

  指标。表1显示,全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约25平方米。相比于80年代国务院规定的8平方米的人均住房水平,有了巨大的增长。城市住房市场化的发展功不可没,但住户的住房面积差异亦很突出。以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标准差除以均值)来测量,住房的变异系数大约在0176(19118P24192)的水平,大大高于1980年代末的水平(Bian,1994:199)。但是,各地区和各级别城市之间平均住房面积的差异不大。

  住房质量。这是一个连续变量,由相关的6个房屋质量指标经因子分析得出。这些指标包括:房屋类型(平房还是6层或以上的楼房,H14);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砖、石、木、草等,H15);住房的内部设施,包括主要的炊事燃料(燃气、电、煤炭、柴草等,H17)、是否有自来水(H18)、是否有洗澡设备(H19)、是否有独立厕所(H20)。这6个项目互为关联,构成我们“住房质量”这一因子(见表1下半部分)。因子得分是一个标准分:均值为0,标准差为1,正数表明超过平均水平,负数表明低于平均水平。由表1住房质量的分析说明,行政级别低的城市,其平均住房质量也较低。住房质量上的不平等在所有的城市都存在,而且是住房面积不平等程度的几倍。例如,三大直辖市住房质量的变异系数为2182(193P133),差不多是住房面积变异系数0176的4倍(见表1)。为此,我们将住房面积和住房质量看成住房不平等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试图在微观层面上分别分析之。

  (二)自变量

  在分析住房产权、住房面积和住房质量的微观模型中,我们加入了7个社会分层指标。(1)“行业垄断性”,指户主所在行业是否由国有经济垄断。垄断行业取值为1,竞争行业取值为0(具体认定的方法见Bian &Zhang,2002)。(2)“教育水平”,为六分定序变量,转化为5个虚构变量以便于比较,参照组为“文盲或识字较少”。(3)“户口性质”为二分变量。农业户口取值为1,非农户口取值为0.(4)“户口所在地”,指户主是否有本地户口(1有,0无)。(5)“是否外来流动人员”,有本地常住户口的为1,流动人口为0.(6)性别,男性取值为1,女性取值为0.(7)年龄,在模型中按惯例另加入年龄平方项,以捕捉其非线性效用。

  模型中加入户主的年龄和性别,是因为他们与当代经济社会分层变迁有关(Bian,2002)。

  我们最主要的解释变量是一组职业分类(见表2),包括三大类职业:第一类是管理精英(占总体的6194%),包括中共各级组织负责人、其他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负责人、国家机关负责人、事业单位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第二类是专业精英(13147%),包括科研、工程技术、文教卫生、政法和商业领域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最后一类是非精英职业群体(79159%),包括一般职员和工人。在此基础上,我们援用普查数据各大类内部的细分,以有助于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各职业阶层对住房资源的享有程度。

  (三)控制变量

  如表1所示,住房产权、住房面积、住房质量在城市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建构个人微观模型时必须控制宏观层面上城市间的差异。

  尽管多层次分析模型(Multi2level analysis)可以同时分析宏观和微观的效用及其交互作用,但是我们的兴趣在于职业类别对住房的影响作用。

  故而,我们仍然使用一般回归模型,通过“城市人口密度”、“人均GDP ”

  和“外商直接投资比例”3个宏观变量来控制城际差异。虽然这些宏观数据从权威的统计年鉴获得,但这些指标的效度和信度有待验证。比如,石家庄的人口密度(4495人P 平方公里)大于上海(2397人P 平方公里)(中国国家统计局综合司,2003),而两者人均GD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城市下层研究的经纬和课题

  • 下一篇文章:中国居民家庭的收入变动及其对长期平等的影响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社会分层、住房产权与居住质量——对中国“五普”数据的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社会分层、住房产权与居住质量——对中国“五普”数据的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探索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
  • ››加强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对策分...
  •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
  • ››继续深化对各项经济政策的调整
  • ››探讨如何利用农业资源保证粮食安全...
  • ››浅谈M证券公司薪酬体系的完善策略
  • ››高技术企业价值产生的实证分析
  • ››论我国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企业的策...
  • ››以色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产生的...
  • ››美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策略解析
  • ››社会分层、住房产权与居住质量——...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