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2003年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 【字体: 】  
2003年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9:38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当前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虽然起步较晚、基础差,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1999年,我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只有33229家,到2002年底增加到80408家,年平均增长34.25%;工业增加值从1999年的2349.72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6729.85亿元,年平均增长38.77%;产品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8127.2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3899.51亿元,年平均增长43.27%;从业人员从1999年的682.05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608.16万人,年平均增长33.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对非国有经济采取了积极、开放的政策,在许多重要领域取消或进一步降低了行政壁垒,纠正了在市场准入上的歧视待遇,大批民营企业开始进入市场。1999年我国拥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61301家,到2002年只剩41125家,平均每年减少6725家。这部分退出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改制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1999年我国集体工业企业42585家,到2002年只剩下27477家,平均每年减少5036家。这些企业中的绝大部分也加入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行列。此外,各类外商投资企业的迅猛增长,也加速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非国有中小企业在工业领域所创造的GDP中的比重有可能上升到40%,而就业水平超过60%。
1999-2002年,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所创造的新增工业增加值中,有38.32%来自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新增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中,有39.79%来自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均超过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中的实际比重近1倍。
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特征分析
在80408家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中,连续4年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录的企业样本的有12695家,这是我们本次评价的基础。经过对12695家企业连续4年的财务指标和调查问卷量化处理的综合分析评价,其中2933家企业具有成长性。由于一些企业未能及时填报和反馈“企业调查表”,实际评估中会损失定性指标评价部分的分值,会有部分发展良好的企业未能进入成长型企业的范围,占实际评估企业总体的23.1%。
(一)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特征
在具备成长性的2933家企业中,超过100家的行业有10个,它们依次为普通机械制造业(275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4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54家)、纺织业(248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34家)、金属制品业(176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1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42家)、食品加工业(131家)和塑料制品业(111家)。在500家最佳成长型中小企业中,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1家)、纺织业(49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7家)、普通机械制造业(41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4家)、金属制品业(30家)、食品加工业(22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2家)、医药制造业(18家)和专用设备制造业(18家)。
(二)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地区分布
分地区来看,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在2933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当中,东部地区就达到了2313家,占78.86%;中部地区385家,占13.13%;西部地区只有235家,占8.01%。(见图1)分省份来看,2002年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914家)、江苏(543家)、广东(213家)、山东(207家)、河南(176家)、四川(125家)、河北(117家)和上海(109家),除河南和四川分属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其余6个省份全部为东部沿海地区。这8个省份的成长型企业占全部成长型企业的81.96%,其中仅浙江一省就占到全国成长型企业总数的31.16%;而青海(1家)、海南(3家)、宁夏(4家)、新疆(6家)、贵州(8家)、吉林(8家)、甘肃(10家)、内蒙古(10家)8个省份的成长型企业总数只有50家,不及浙江省的5.5%,在2933家成长型企业中的比重只有1.7%。
区位优势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可以通过成长型企业区位优势系数(成长型企业的地区比重与连续样本企业数目地区比重之比)进行衡量。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只有东部地区(区位优势系数为1.11)具备成长型企业的区位优势,中部(区位优势系数为0.69)、西部地区(区位优势系数为0.83)。
一个有趣的观察结果是,虽然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远不及中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区位优势超过了中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条件下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对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也与西部地区推进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关;同时,从另外一个方面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在培育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方面已经落在了全国的后边。
(三)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分布
通过销售额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2933家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主要集中在1000-5000万元之间,这部分企业(1726家)占到了全部成长型非公有制企业的58.85%。值得注意的是,有12家年销售收入在100000-200000万元的企业被评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却只有两家进入成长型前500家排名,表明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具有成长能力。
通过规模分布状况,我们可以尝试推断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随着规模变化而成长的一般规律:即在企业必要的规模之上(如200-1000万元),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开始初步具备成长型;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1000-5000万元),企业开始进入高速成长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如5000-10000万元),企业开始进入稳定的成长阶段;当企业规模超过一个临界值时(10亿元),企业进入成熟期,企业成长速度将大大减缓。
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技术创新和成长环境
(一)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
1.企业战略管理
在是否已经制定有战略规划问题上,成长型企业与500家企业表现出巨大差异,但在战略实施方面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战略层面的管理,而重视和制定战略规划的企业则具有明显的成长优势。同时也说明,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在贯彻落实和具体执行战略规划时,与其他企业面临着同样的困难与问题。
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缺乏、人才不足与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低下。其中,人才是决定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而能否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同样至关重要。
2.市场营销能力
在市场营销方面,成长型企业与500家企业的营销方式、产销率和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及营销策略的了解程度基本一致。就营销方式而言,我们很难判定哪种营销方式更适合中小企业,但在产销率和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了解程度方面,500家企业的情况则普遍好于成长型企业。
3.人力资源管理
调查显示,目前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员工的学历分布以初中及以下水平为主,其次是职高、中专、大专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的寥寥无几;在成长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所占比例为40%。成长型企业中,约54%的企业能够对员工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60%公司的总经理由董事长兼任,26%的总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

  • 下一篇文章:不公平竞争环境压榨中国糖业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2003年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2003年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2003年德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分析...
  • ››2003年一季度欧元区的经济形势分析...
  • ››2003年高考广东省优秀作文《感情与...
  •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用旁观的眼神...
  • ››2003年高考广东省优秀作文《谏父亲...
  • ››2003年高考广东省优秀作文《跨越情...
  • ››2003年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武侯自...
  •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我是真的懂你...
  • ››2003年北京高考作文佳作赏析:转折...
  • ››2003年高考广东省优秀作文《亲疏与...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