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得到贷款,以致影响农副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二是农村信用社不少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它们不仅解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问题,甚至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拖累。尽管影响中国金融大局的是城市金融而不是农村金融,但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却不能不令人担忧。 1.关键首先在于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革。基本上可以参考若干城市信用社通过股份制改革而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做法。由于农村信用社的情况复杂,所以不宜“一刀切”,而应当采取“成熟一批、改造一批”的方式,即把清理整顿后条件已经具备的农村信用社改建为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或命名为农村合作银行、农民储蓄银行)。规模大一些的可以按县或县级市组建,条件不足的可以几个县或县级市联合组成,也可以按地级市组建。 2.组成农村商业银行的过程中必须有新的资本金投入。有了新的资本金投入,农村商业银行才能显现生机。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城镇工商业个体户、农村专业种植户或养殖户、以及城乡居民个人,都可以作为新股东,注入资本。同时,组建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既然是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就必须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制度,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政府不干预银行的经营管理,只由有关机构进行监管。银行内,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董事会聘请的总经理各司其职。 3.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依靠新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是担负不了发展农村金融和活跃农村经济的任务的。一方面,由于新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规模都不大,而且并不是每个县市都有条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甚至可以说,在最近一段时间,可能只有较少的县市组成规范的农村商业银行,这显然满足不了发展农村金融和活跃农村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已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而言,新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显然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事业人才。现有的农村信用社系统的工作人员如果不进行有计划的培训,适应不了发展农村金融的任务。因此,引进人才和提高现有农村信用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4.农村商业银行一般应当采取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即只从事存贷业务,而不应把业务扩展到投资业务或其他业务领域。这主要同上述农村商业银行规模不大和金融专业人才不足有关,此外还同历史上农村信用社呆账坏账太多、资金误投、决策失误有关。“母公司混业、子公司分业”模式对新组建的农村储蓄银行是不适用的,至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是这样。 那么,发展农村金融和活跃农村经济的任务究竟怎样实现呢?一种可行的解决途径是加快建立为农村和小城镇经济为服务对象的民营银行。 五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在现阶段的中国,民间资本是比较充裕的。不妨先对民间资本的潜力作一些估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约8万亿元;城乡居民手持现金大约1万多亿元;城乡居民手持股票、国债、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券等有价证券大约3万多亿元。以上这3项加在一起在12万亿元以上。如果再加上城乡个体工商户的资本、民营企业的资本、城乡居民手中可较快变现的财产,那么民间资产的潜力就更大了。只要所有上述这些现实的民间资本和潜在的民间资本中有八分之一或十分之一进入国内的银行业,少则1万多亿元,多则2万多亿元。这是一大笔有助于加快银行业改革和壮大中国的商业银行实力的资本投入,必将使银行业的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1.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大体上有以下4种方式: (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改制为股份制银行的过程中,民间投资者可以成为股东。已有的股份制银行在增资扩股过程中,民间投资者可以成为新股东。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过程中,民间投资者同样可以成为股东。 (2)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后,民间投资者通过购入股票而成为上市银行的股东。 (3)民间投资者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可以申请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制的商业银行,经金融主管机构批准后,这样的商业银行就是民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4)如前所述,农村信用社的改制需要具体分析,具体处理。条件成熟的可以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条件不成熟的暂不改制。条件不成熟的农村信用社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那些只要经过清理整顿,把过去积存的问题逐个解决,就可以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信用社。第二类是指那些过去积存的问题较多,一时难以解决,需要较长外的时间,但仍然有希望逐渐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信用社。第三类是指那些过去积存的问题太多,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从而没有希望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信用社。对第一类和第二类,不妨再等待一段时间,即使较长的时间,等积存的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才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至于第三类,或者按程序破产,或者转让给民间投资者。由于农村信用社是可以从事存贷业务的农村金融机构,所以会吸引民间投资者来接管,重组,注入资本,重新开展业务。让民间投资者接管,要比宣告破产好。 2.除了上述4种方式以外,还可以有以下这种可供选择的让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方式。这就是:如果采取了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模式,商业银行作为子公司存在并开展活动,那么民间投资者也有参股于母公司的可能性。这也可以被看成是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一种方式。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农村金融这个问题上来。由于新组建的农村信用社因条件不成熟而未能改制,这样,在农村金融领域内就留下了让民间资本进入较大的空间。 假定新建了民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那么它们可以在农村作为自己的业务领域之一,例如从事农村的存贷业务。 假定民营银行或民间投资者接管了现存问题太多、已经没有希望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信用社,加以重组,注入资本,重新开展业务后,那么农村金融就有可能好转。 看来,这些设想都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六 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 关于中国建立和发展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尽管近年来已有不少书籍和文章从正面加以论述,但从前一段时间内所谓“赌场论”、“泡沫论”、“推倒重来论”等观点的出现可以看出,这个问题仍有进一步阐释的必要。“赌场论”之类的观点之所以错误,关键在于不了解证券市场在现阶段中国的积极作用,不了解1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流是健康的。当然,中国证券市场上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值得重视,并应当有针对性地逐个解决,但决不能因此就否定中国证券市场已有的成绩。 1.中国证券市场的积极作用同国有企业的改制密不可分。没有证券市场,就难以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难以实现资产重组,也难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技术创新筹到大量资金。 在中国,企业投资需要有资本投入,基础设施也急需大量投资。把资金投入企业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是资金有较大使用效率的表现之一。银行贷款虽是筹集建设资金的渠道之一,然而银行贷款起不到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证券市场向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才能既满足资金投入的要求,又能加快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投资体制改革。 要知道,在经济学中,较早出现的是生产效率概念。生产效率是指:有多少投入就会有多少产出,多投入就多产出,少投入则少产出。生产效率概念是对的,但太窄了。后来出现了资源配置效率概念。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有效配置,效率就会提高,产出就会增加。比如说,假定投入为既定,以A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效率;用B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1效率;而用C方式配置资源,则可以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