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的资本主义势力到处开拓殖民地,到处让各国开放门户,否则就枪炮伺候。这个趋势对中国就并不是好事,我们抵抗了一阵子,败退下来,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半殖民地社会。日本却成功了,它一方面派留学生到各国去学习技术和制度,另一方面却筑起高关税的大门,发展自己的工业。应该说,只要中国人有决心捍卫自身利益,以如此广阔之地域、众多之人口,什么样的国际大趋势都不一定能奈我如何。江总书记出访各国,所到之处无不碰到两个国际大趋势,一是藏独势力,一是谴责中国的人权问题,我们不都是顶住了吗?
第三,不知道龙先生是否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准确含义,经济全球化和保护民族工业本来就是矛盾的。既然拥抱经济全球化,就干脆不要再提民族工业。因此,不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关税对民族工业的保护作用减弱,而根本是经济全球化要取消民族工业。龙先生真正的意图恐怕正在于此。他说,我国“一定要参与世界大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产,成为其中的一个链条,一个生产环节”,这不是取消民族工业是什么?不错,中国给波音生产了机翼,但是你是不是也得考虑一下波音给中国多少钱?波音让中国生产机翼,不是要培养中国成为独立的飞机制造商,而是要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高额的利润。搞经济的人如果连这个道理都不懂,我们很难想象他去捍卫谁的利益,因为他连自己的利益都搞不清楚,捍卫不了,更别说十 三亿中国人的利益了。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生产的格局中,有一个谁打工,谁当老板的问题。如果中国人当老板,让其他各国为我们的生产成龙配套,钱让我们赚,这样的生产全球化我们当然支持。但现在的问题是恰恰相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老板,而我们是伙计,这样的生产全球化我们当然有理由考虑是否参加。如果说龙先生以为跨国公司太强大了,我们只能当他们的伙计,那么我们除了说龙先生是跨国公司的说客,还能有什么别的可讲呢?
从这个意义上,龙先生的下面这段话就有些言不由衷:“那么国内的产业还要不要保护?当然要保护。关税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将来更多采用的是技术保护。”什么叫技术保护?敝人孤陋寡闻,不知道什么叫技术保护。我只知道,知识产权的90%以上掌握在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手里,我们没有技术,保护什么,何以保护?
三、取消配额是世界上的大趋势吗?
龙先生在全球各地来回奔波操劳,知道的大趋势很多。我辈坐井观天, 想请龙先生略释一、二。我刚刚读完任泉先生的大作《乌拉圭回合内幕》,他是自由贸易崇尚者并且先后多次参加中国复关和乌拉圭回合谈判。书中提到:“30年代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工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跟这种旧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70—80年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许多新特点。为了对这些新特点获得较为具体的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美国的实际情况加以说明。为了改变长期以来严重失衡的贸易赤字和经常项目收支赤字的状况,提高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在80年代对外贸政策进行了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调整。其特点如下:
1、在贸易政策原则上和具体行动上的矛盾。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表面上都奉行自由贸易的总原则,但在国会的压力下,他们在具体行动上却采取了许多贸易保护措施;在倡导多边贸易体制的同时,试图搞区域性和双边贸易安排;在呼吁用‘撬棍’打开其它国家市场的同时,加强对外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设置有形和无形的壁垒。在政策调整时期,自由贸易、保护贸易或管理贸易同时并存。美国的情况是这样,欧共体、日本的情况也是这样,其它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也不例外。
2、在贸易政策手段上综合运用多边贸易谈判、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及单边宣布报复制裁的措施,多管齐下。鉴于多边贸易体制已难如愿,美国把政策重点从全球多边主义为主转向双边互惠或区域集团为主。这种趋势近年日益明显。为了解决贸易磨擦,美国加强了有针对性的双边贸易谈判。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和贸易利益,美国同时加强了寻求建立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努力。区域性经济集团和贸易集团,是二战后出现的新事物,80年代以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现正日益成为全球性趋势。这些集团不仅涉及国际贸易,而且涉及资金、技术、服务业、人员流动以及财政、信贷、货币政策协调等许多重大问题,因此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很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欧洲统一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地区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发展。
3、在贸易原则上的退却。美国过去一直主张自由贸易,坚持总协定的多边无岐视原则。但是,随着国力日趋相对削弱,美国已经开始在贸易原则上退却,公平贸易、双边或集团互惠将成为今后贸易政策的主体。与此同时,欧共体等其它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寻求通过区域集团或次区域集团的多种贸易安排,维护双边或集团互惠。
4、单边行动日趋严厉,从消极被动保护转向主动强制性保护。依据美国贸易法案,美国可以对不符合其要求的国家和地区实行单方面的贸易制裁。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所实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比旧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发展。
第一,它所使用的武器不再局限于关税,而是更多地采用非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远比关税壁垒复杂得多,种类也多得多,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直接扭曲贸易流量的措施,包括进口限制、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自动出口限制等;另一类是属于间接影响贸易流量的措施,包括广告限制、报关手续干扰、技术等级、卫生标准等。
第二,新贸易保护主义所采取的措施还不像关税那样具有明确性和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而是比较隐蔽,以便绕开总协定规则。
第三,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这些非关税措施都是针对特定国家的。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通过各种歧视性非关税措施使国内工业避开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补贴手段促使本国产品占领其它国家的市场;因此,有人称之为“超级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泛滥极大地恶化了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并使总协定的原则和规则遭到严重侵蚀。许多国家担心,如果对这些情况听之任之,最终可能导致总协定的多边贸易体制全面瓦解和国际贸易全面下降。”任泉:《乌拉圭回合内幕》,第3-6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9月)
不知道这些情况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那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真正的大趋势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登峰造极。事实上,这一次中美世贸谈判也给我们一个从井口观察美国超级保护主义的机会。龙先生说:“世贸组织要求减少纺织品配额限制,到2005年就完全取消,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但是,你要想别人取消纺织品进口配额,你自己就得取消其它产品的进口配额。这次谈判中,我们指出:一些国家要把纺织品配额保持到2005年,我们也要把一些竞争力较弱产品的配额保持到2005年,包括汽车。这是权利义务的平衡,是公平的。有些同志提出是否把我们的汽车进口配额延长到2008年,这不太可能,除非你同意人家将我国的其它产品的进口限制延长。国际上的谈判就是如此。我们之所以取消配额,就是要顺应世界上配额取消的大趋势,这不是我国所做的单方面的让步,是为了遵守这个准则。”但是,据美中商务委员会公布的11月15日的谈判结果透露,美国虽然没有坚持要将纺织品配额坚持到2010年,但是却新增了一件更厉害的贸易战武器,叫做进口潮机制:“中国已经同意一种特殊防卫机制,这种机制在中国加入WTO后的12年里起作用,可以被用于处理来自中国的进口的快速增长,这种增长引起市场破坏或威胁市场。”协议还说,“美国可以基于比WTO防卫协议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