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我国加入WTO,新机遇和新挑战已经临门。从总体上讲,利大于弊,而对各行业来讲,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所受的影响各不相同。就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而言,必然会遇到短期的剧烈震荡,其程度可能要大大地高于轿车制造业。在这种形势下,汽配件企业发展何去何从?我认为,提高汽配件标准水平,与现今国际通行的规则全面接轨,是趋利弊害、减少波动的必由之路。多年的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是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之一。只有与时俱进、急起直追,才能走向世界。 上海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现有员工600名,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公司前身曾是一家国有企业,叫上海日用电机厂。十多年之前,行业中有一句顺口溜?quot;要说脏乱差、请到日用厂",90年上半年曾一度濒临亏损边缘。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市场风浪考验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特别是"七五"以来,坚持 "市场为本,创新为魂",依托支柱产业,拓展大市场,争当"小巨人",奋力上台阶,加快了产品开发与标准国际化步伐,企业实现了加速发展。合资前,国际著名的德国《商报》曾作长篇报道,赞誉这是一家"中国国企成功的楷模";98年合资以来,通过与国外大公司携手发展,以市场换技术,实施"你开发新品,我同步创新;你发展壮大,我同步贴?quot;的发展战略,使产品开发和标准化工作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产品标准水平与国外标准接轨;质量得到国际认可;产品价格充满了竞争力。在没有花一分钱买任何公司、任何国家技术的条件下,产品无一例外地都通过了国外试验认可。2000年产品直接出口到德国大众,在上海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中称得上是"凤毛麟角"。现在,国内道路上跑的轿车中,每三辆中有两辆是日用-友捷的配套产品,人家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而我们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2%。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我认为,抓标准工作、抓产品开发,真是太重要了。 一。正确认识加入WTO后汽配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人们普遍认为,加入WTO后,汽车工业将是受到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与之相依托的汽配件将受到更加严峻的生存考验和挑战。 第一、关税降低。整车降低15%,汽车零部件关税下降更快,原有的保护政策也就不存在了。汽车零部件在5年内将从现在的30%,有的甚至是50%降低到10%;汽车零部件配额要不断增加,直至放开。以前国家保护、鼓励的国产化的政策也不复存在。从此,国外的零部件将以直接贸易进口方式来侵占我们的市场。这一连锁的关税下降,预示着进口汽车及其零部件价格将明显下降,而进口数量可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据测算,如果关税降到10%,进口件则将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权威部门新近对用户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国产车与进口车价格相当或略低于进口车时,有60%的用户准备购买进口车,而40%用户选购国产车。这对我国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业无疑是一种无情的冲击。 第二、需求的变化。目前全球汽车市场已呈供大于求的态势,全球汽车年生产能力约7000万辆,而市场需求即使在最高年份也不过5000万辆左右,且近两年汽车销量逐年下跌。加入WTO后,我国的汽车市场不仅将直接受到世界汽车过剩状态的影响,而且还将受到进口轿车的冲击。许多零配件生产厂也将受到牵连。国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新近已作重大修改:中外汽车合资项目国产化率的要求将被取消;国外汽车厂家在中国投资所占份额不再有任何限制;加入WTO后,现有的120多家汽车厂大部分将被兼并或重组,这意味着有成千上万的汽配件生产厂将面临关停并转的命运。全球汽车制造业的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需求,过剩化的需求会带来个性化的选择和要求,导致汽车多品种、小规格;国内外市场一体化会迫使整车价格差异逐步减小,国产整车降价压力将倍增。 第三、国际竞争的变化。国外企业和国内相比,是大相径庭的。国外企业是又大、又高、又强;而国内企业,不管是整车还是零部件都呈"小、低、弱"态势:一是经济规模小。全国轿车年产量100多万辆,不及国外一个中等轿车厂的生产规模,与之相配套的汽配件生б泊蟮秩绱恕6巧仕降汀H司瓴苛獯蠊镜囊话攵疾坏剑嗍浼挥行纬晒婺>茫矣捎诓季稚系纳⒙壹肮模贾鲁杀炯鄹衩飨愿哂诠适谐⊥侗鹌蹬涮准H谴葱履芰θ酢9谙钟械募甘殖敌停挥猩偈锏降贝仕剑蠖嗍际枪?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产品,根据国际上轿车品种寿命周期一般约为5~8年,而现在寿命周期更短,这些车型几乎都属于淘汰、更新的范围。相形之下,与之配套的零部件同样打上了落后的烙印,和大多数汽车生产厂一样,零部件生产厂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些将使中国众多的汽配件厂在加入WTO后难以与长驱直入的国际汽配件厂相抗衡。 这"三大挑战"预示着加入WTO后我国汽配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给我们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如何变挑战为机遇的新课题。众所周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也是自由贸易的准则,它的核心是开放市场,打破贸易壁垒,推动贸易国际化。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长期的自我封闭发展导致市场经济欠发达、开放程度不够大。从国外汽配件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要做大做强,大开放的经营发展环境是一个必备条件,只有经济运行体系完全按国际惯例运作,技术标准与世界通则接轨,那么,才有可能屹立于国际汽配件强者之林。如今,我们所面临的"三大挑战",是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而要变挑战的压力化为发展的机遇和动力,最重要的是超前推进企业技术标准化管理。 贸易壁垒、技术壁垒是标准化作用的结果。与其受制于人,不如加速接轨,自主创新,冲破壁垒,走向世界。这是中国汽配件企业迎接WTO新挑战的根本出路之一。 二、大力推进产品标准国际化化刻不容缓 加入WTO后,我国将直接受到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影响,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尽管关贸总协定中明确规定,只允许缔约方利用关税作为唯一的保护手段,但自1948年关贸总协定生效以来,关税经过一次次的谈判,作了大幅度的减让后,保护主义的天平已在向非关税壁垒倾斜,特别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非关税壁垒的技术法规、标准检测技术等,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行业实力的重要方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不仅对中国汽配件企业的科技经济发展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是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 兵临城下,挑战在前,未雨绸缪,主动面对。中国的汽配件企业应该审视度势,以变应变,加速提高自身的标准化水平,这是关键之关键。当前亟需实现"五个转变": 第一、标准化工作要由"眼睛向内"转变为"放眼世界" 中国市场的供大于求矛盾将随着加入WTO后而日益凸现。我们常抱怨,竞争力不及国外同行,冷静思考,竞争力弱首先弱在标准化管理的意识和着眼点上。加入WTO后,市场不再有内、外之分,竞争和发展将处于国际一体化的环境中,我们长期沿用的产品标准不能再单纯地兼顾国情特点,而必须无条件地与国际通行的技术标准接轨。特别是在强手如林的汽配件市场竞争中,中国的同行谁先把产品标准定位在国际先进标准上,并且率先达到,谁将有可能最早突出竞争的"重围",最先将挑战的压力化作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注定了产品标准的国际化,只有时时领先一步,才会最终走向国际大市场。标准工作国际化必须从产品的源头、内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抓起,同时要在高基点上超越。某国际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开设的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