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产品作直接全社会产品来生产。最后,这种社会性表明,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是在如下经济关系中付出的:全社会公共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公共占有全部劳动力,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直接结合,作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共同、平等管理社会生产。
其二,真正的自由劳动还必须具有“科学性”。劳动的科学性有如下一些涵义。首先,劳动的科学性是指旧式社会分工的消灭,劳动者不再终身或长期固定在某个或某些工种上;也就是实现劳动变换,个人自由全面地发展。其次,它是指实在劳动的总类十分丰富,在这些劳动种类中,任何一种劳动都不再支配一切的劳动,各种类劳动不仅完全平等,而且日趋融合。其三,它是指科学研究、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融为一体,并日益与其他社会活动相重合。这样,劳动将真正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成为一种享受。其四,它是指不仅将各种不同的劳动结合起来,而且创造新的劳动种类,特别是创造新的劳动付出方式。其五,它还指劳动条件特别是劳动手段的科学化,即将科学的最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劳动。最后,在总体上,劳动的科学性体现在对全社会的生产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上;也就是让社会生产劳动过程在最无愧于人类、无愧于科学的前提下运行。
在以上两个规定的基础上,马克思强调指出,即令是真正的自由劳动,它并不失去一般劳动的性质。这就是说,劳动的社会形式,无论其为低级的还是高级的,仍是一般的劳动,仍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仍是人类谋生的唯一手段。这说明,劳动作为人类创造生活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是永恒存在和永远不会被消灭的。
《资本论》为穷人、为劳动者经世济贫的经典远不止上述十点,这里只能算若干要点,聊作愚者先行莽撞之作,希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以社会责任感与学术良知为准则论道经邦,探索穷人解贫致富之道。
当然,“政治经济学不是供给我们牛奶的奶牛”[24],《资本论》也决不是一部穷人的致富学,因为它并未给我们提供获得财富的技巧。但是,它在根本上回答了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昭示了穷人通往富裕的基本方向与途径,它在立场上是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它为劳动者提供了认识经济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为我们透过经济现象看到经济内在本质提供了认识思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精神理念,同时也为政府制订公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全人类共同富裕奔向金光大道给出了科学路径。
《资本论》曾经引导出了一个东方世界,不管东方世界后来的命运如何,马克思所预见的经济制度确实出现了,而且在经历了苏东剧变后的今天,这种制度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的“珠峰”,可以攀登,可以跨越,但不可以也不可能忽视它。难怪西方主流经济学泰斗级的人物萨缪尔森曾不无感慨地说过:“十亿人,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把《资本论》看成是经济学的真理。”[25]
在这个经济大变革的时代,我想大声呐喊:《资本论》就是穷人经济学的经典,就是穷人的“圣经”,就是中国经济学的精神家园!正是它,守望着我们穷人。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4卷,2001年版,第34页。
[2] 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论述,参阅拙作《经济嬗变:分配与经济权力》,《财经科学》1992年第3期。
[3] 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论述,参阅拙作《经济嬗变:分配与经济权力》,《财经科学》1992年第3期。
[4] 参见拙作《关注建构和谐社会中资本下的劳动》,www.wayee.com/writing/review/Laoziguanxi.htm。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89页。
[6] “非公有制经济在行业分布上以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领域为主,现已开始向重化工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在40个工业行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在27个行业中的比重已超过50%,在部分行业已经占到70%以上;在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已占主体地位。 (陈永杰:《非公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02月03日)
[7]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728-729页。
[8]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29页。
[9] 参见拙作:《修改财富分配的现行规则》,人本经济学-自主劳动网,www.wayee.com/writing/distributionXG.htm
[10] 《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页。
[11] 《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2页。
[12] 《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92页;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13] 对这一问题的专门探讨,请参阅巫继学、朱玲:《再生性──农业生产的本质特点》,《经济与管理研究》,1989年第6期。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86页。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第23页。
[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8-399页。
[17]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30页。
[18] 参见拙作:《级差地租:老城区房地产开发中的理论与实践》,《城市问题》2000年第1期。
[19] 巫继学、朱玲:《〈资本论〉第一卷纲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页。
[20] 若干年前,我对于这一问题已有探讨,参阅《权力资本化与机制反腐》,《改革内参》(国家体改委)1995.6;《节制权力资本,实施“机制反腐”》,《亚太经济时报》1995.7.18。
[2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00页。
[22] 参阅拙作:《自主劳动在新世纪的历史命运》,中州学刊》2003年第5期。
[23]《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下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113页。
[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32。
[25] [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上册,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页。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