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物”或“淫器”。由于它们只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奢侈欲望,故其价格决定于这少数人需要量的大小。①城市手工业的这一特征,使中国手工业走上以发展手艺技术为主的畸形的发展道路;所制造的生产用工具和生活日用品非常粗笨(汉代的农具还是“割草不痛”),②而供少数人赏玩的物品,其精巧已达到惊人的地步。③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某些原来只是供少数人使用的奢侈品,由于大量的生产,以及价格的低廉,逐渐变成一般的民用商品了。以铜镜为例。西汉初年只限于少数人使用,其铭文亦多富有文学意味的字句。后来由于铁生产的迅速发展,制造兵器及日用品的材料多由铁代替铜,而铜的产量又大量增加,铜的价格日益低廉,铜镜大量生产,使用的人更多。其铭文变成一般通俗的,如“长宜子孙”等吉祥语。可以看出,它的生产已是为了适应一般人需要的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东汉铜镜的铭文上有:“刘氏作竟”、“王氏作竟”,“会稽师鲍作明镜”,“师出洛阳”,“大师陈世严作明镜”,“铜出丹阳”,“铜出徐州”等说明原料产地、成品产地及制作技师姓氏的字句,这是铜镜已成为普遍日用商品及商品(铜镜)生产者在宣传自己产品质量以扩大市场的最好明证。④ ------------------ ①《西京杂记》:“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 ②《盐铁论·水旱第三六》。 ③ 出土的一些汉代漆器、金银器都有很高的制作技巧。文献上的记载亦多。如丁缓“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西京杂记》卷一)。 ④参见王仲殊:《汉代物质文化略说》,《考古通讯》1956年第l期。另外,出土文物显示:汉代的铜镜输出到匈奴、西域、朝鲜、日本各国。 城市手工业也制造民生日用品及农具等物,这对供给人民需要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关于民生用品,前引《史记》的记载中有轺车、牛车、船、铁器、木器、衣服、酒酱。其中部分铁、木器是农业所需的农具。此外还有迷信品及“无用之物”。① (二)金属冶炼制造业与制盐业 这类手工业生产的地点绝大多数不在城市,但与一般的农村手工业不同。它们属于城市手工业与乡村手工业之外的另一类。 在这类手工业中,铁业占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的铁器时代是在秦汉以后才当令的。铁工具和铁武器在此时才获得广泛的运用(地下发掘证明西汉时,铁尚未在武器中完全排斥铜)。战国末年至西汉前期,出现一批拥有千百奴隶的冶铁生产者。.临邛是冶铁工业中心之一。此地的大铁冶家卓氏有奴隶“千人”,程郑亦“八百人”,他们的铁供应蜀、滇及西南各少数民族需要。卓氏兼营冶铜及铸钱业,以至“货累巨万亿”,“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②南阳是中原地区的冶铁中心。此地的孔氏“用铁冶为业。……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家致富数千金”。孔仅是全国最大的铁冶家之一。山东也有冶铁业。此地的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贳贷行贾徧郡国”。③冶铁业及冶铜业分布很广。④大 ------------------------- ① 关于迷信品及“无用物”的记载也很多,如洛阳有许多人“或取好土。作丸卖之 于弹,外不可御寇,内不足以禁鼠,……亡弹鸟淮。百发不得一,而反中面目…… 或作竹簧削锐……或作泥具瓦狗,马骑倡俳弄小儿之具”(王符:《潜夫论》卷三《浮侈第一二》。王符认为这是人民饥寒的原因所在,因为干这种事的人太多了.“茂陵富人……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物。”(《汉书》卷九0《酷吏传,毋延年传》)出土文物显示,汉以后陶制的泥车、瓦狗、俑人,各物模型等明器更多,而且时代愈晚。种类和数量更大。(参见王仲殊:《汉代物质文化略说》,《考古通讯》1956年第l期。) ②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 拟于人君”。“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推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若卓王孙,家童千数,程郑各八百人”。“汉文帝时,以铁铜赐侍郎邓通,通假民卓王孙,岁取千匹。故王孙货累巨万亿,邓通钱亦尽天下”。 ③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④ 关于铜铁生产分布之广,可从下面二个材料中看出来: (一)《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上其下水]置”。 (二)《汉书》卷二八《地理志》:武帝后在全国的四0个郡(全国共一0三郡》中设有铁官五0处(或说四九处,因桂阳之铁官或作金官)。 冶铸奴隶主很多,上述不过是几个最著名的而已。所以昭帝时桑弘羊说:“往者,豪疆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①就是在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后,诸侯经营及民间私营的大规模冶铸仍然存在,不过势力及规模远不及武帝前的盛况了。② 与铜铁冶铸业密切相联系的是铸钱业。西汉前期,允许民间铸币。铸币使生产者能够掌握货币权力。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金属铸币出现以后,“谁握有它,那谁就操纵了生产世界。但是谁先握有了它呢?商人”。③汉初,私人有铸币权的除商人外,还有贵族。文帝时,“吴(王濞)邓(通)钱布天下”,而为邓通冶铜铸钱的卓王孙亦“货累巨万亿”。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坝118年)统一铸币权于中央以后,仍有“真工大奸”盗为之。④元帝时,贡禹说: ---------------------- ① 桓宽:《盐铁论·复古第六》。由此可知流放人民一经大奴隶主“收”去。就变成奴隶。 ② 盐铁官营以后仍有诸侯经营及民营铁业的记载,如《汉书》卷五九《张汤传》:“赵国以冶铸为业,王数讼铁官事”.同书卷六四《徐偃传》:“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后汉书》卷六七《夏馥传》:“夏馥……由是为豪族所仇,……乃自剪须变形,人林虑山中,隐匿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同书卷七六《卫飒传》:“耒阳县出铁石,佗郡民庶常依因聚会,私为冶铸,遂招徕亡命,多致奸盗”。 ③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160页。 ④ 汉初,让民(商人)铸钱的过程及民间盗铸金钱的情形如下:“至孝文帝时……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史记》卷三。《平淮书》。景帝六年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汉书》卷五《景帝纪》,禁私人铸钱,而由郡国铸钱。此后, “郡国铸钱,民多奸铸”(《汉书》卷二四《食货志》)。武帝建元初,“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盗铸,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于是又行皮币、白金、三铢钱,“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而赧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赦自出者百余万人,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氐无虑皆铸金钱矣。”元狩五年禁郡国铸钱,销前铸钱,并输其铜于三官,专令中央三官铸钱,又提高钱的质量后,“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同上)。此是西汉由民铸到中央统一铸钱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民间铸钱甚多。 “民坐盗铸被刑者众,富人积钱满室”。①商人之所以不怕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铸币是最有利的商品生产。贾谊说:“铸钱之情,非殽杂为巧,则不可得赢,而觳之甚微,为利甚厚”。故“黥罪日报,其执不止”。到“计其费不能相当”时,则铸钱者亦少矣。② 作为铜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