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二)      ★★★ 【字体: 】  
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二)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2:43   点击数:[]    

,经过重商、重农主义及自由经济思想的萌生,以至发展成资本主义。在他看来战国至汉初所谓的"大同派的儒家经济思想",尤其是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平准书"中所述观点,与亚当·斯密《国富论》中论自由经济者若合符节,中国的资本主义即萌芽于这一时期(后因汉武帝实行统制经济而夭折,明中叶曾昙花一现再度萌芽,至20世纪台湾才真正出现资本主义)。(注:《汉学研究》12(1994.12):81 -119。)

其次,关于经济发展观点与道德论的关系和分殊方面,林丽月《陆楫(1515-1552)崇奢思想再探--兼论近年明清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藉明人陆楫《禁奢辨》思想的探讨,认为学界使用"四分法"(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为架构的研究取径,有时易于将历史上有关经济问题的观点或学说予以孤立,强调应该纳入当时的学术思想脉络中来看,以及重视与传统经济思想的关联性。她认为陆楫崇奢观的务实倾向,与当时其他儒士一样,都是从观察社会经济现况形成其经世理论,而且在源流上继承了《管子·侈靡篇》"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治生"思想,也不脱《孟子》和《晏子春秋》的立论范畴。(注:《新史学》5.1(1994.3):131-153。 )陈国栋对于林文加以回应,在《有关陆楫〈崇奢辨〉之研究所涉及的学理问题--跨学门的意见》中,他引介相关的经济学学理,诠释陆楫反禁奢思想。例如:由凯恩斯首先提出的"节俭的矛盾性"(pardox of thrift),导引出消费不足(或过度)与国民就业的关系,解释陆楫的崇奢观,即是"奢侈(浪费)有助于人民生计"。意即:个别家庭尚俭虽有助于财产累积,但此论未必能符合整体社会的经济情况,因为经济发达地区有效需要较强,消费活动活跃,工商发达,提供奢华劳务者可得到雇用机会,人民可就业,不应禁奢;经济落后地区有效需要不足,人民难以奢侈,工商服务业不发达,无奢侈之虑。(注:《新史学》5.2(1994. 6):159-179。)

可见引介西方的经济学原理解释中国经济思想,不失为了解中国经济史议题的一个取径。与陈国栋类似,林满红在《嘉道年间货币危机争议中的社会理论》一文中表示,19世纪前半期的经世学者--"道德派"和"务实派"对当时货币危机(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论辩,近似于凯恩斯学派和哈耶克学派之间的论战。"道德派"论者包括王鎏、梁章钜、吴嘉宾等人,倾向国家统制,以货币发行权象征国家权力的伸张。"务实派"论者,如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包世臣及冯桂芬等人皆是,较留意市场力量的正面作用。双方论证其货币主张时,皆各自援引中国历史上不同的成功事例佐证,显示中国传统原即存在自由及统制两派的经济思潮。(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3(1994.6):161 -203。)

在近代企业管理思想及制度方面,郑润培《从汉阳铁厂看清末官督商办企业的管理》,就郑观应整顿汉阳铁厂时期的华匠与洋匠管理问题加以探讨,认为官督商办企业发展迟缓与厂务管理混乱有关。著者认为,汉阳铁厂呈现的管理问题在于:(1 )官督商办制度使工厂形成官商两套管理系统,主要管理阶层互不统属,事权不一,且华匠与洋匠的管理各有主管;(2)技术极其倚赖洋匠, 但优渥条件招来的洋匠工作表现不佳,不但职位不称、彼此工作亦不协调,甚至挟其技术评估能力变相拥有用人的行政权力。(注:《东吴文史学报》12(1994.3 ):107-124。)

就郑润培一文所示,官督商办制度影响企业内部管理作业的正常化,但是近代新式企业的营运所遭遇的问题,尚不只内部管理作业方面。根据刘文宾《清末民初的企业管理思想》及《近代中国的企业管理及其演变》二文的研究,政府长期以来以商为末业的价值观,使清末新式企业的营运发展缺乏正当性。他认为对清末企业经营产生最大阻碍的是传统的抑商观念,这使得当时的企业集团多半着手于克服不利企业经营的外部因素,至于企业内部的协调与控制,要到1920、1930年代才真正成为企管制度变革的核心课题。对于百余年来企管制度的演变,刘文宾以企业组织、人事管理及财务管理三类管理要素进行分析。企业组织方面,科层化色彩逐渐加深,包括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发展,以及人事、研发部门的成立。人事管理方面,渐在身分关系取向的传统用人方式之中,带入客观的考核选任程度,对职工素质的提升也有所努力;但企业经营者对低层职工倾向运用控制与惩罚的威权式管理,对中上层干部则倾向敬重与信任的人性管理。至于财务管理,恒为中国企管制度发展中较弱的一环,举凡新式会计制度的推广、成本会计的运用及预算制度,都晚至1920年代才成为革新要务。(注:这二篇文章分别见《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14(1997.5):77-115、 《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30(1998.10):353-397。 其《近代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与制度的演变(1860-1949)》(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1998年)有更完整的叙述。)
其他以商人或企业家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为主的论文,尚有毛知砺《张嘉璈经营中国银行的理念与作风》,举1920至1930年代成功的个案,阐述企业家的经营睿智。(注:《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12(1995.5):177-199。)不过,在企业经营理念之外的其他观念,事实上会影响企业主的经营决策。李达嘉在《国权与商利--晚清上海商人的民族意识》中,以晚清诸多外力侵逼时期为背景,探讨上海商人的民族意识与其商务利润考量的关系。他认为商人民族意识的勃兴,除表现在投资新式企业之外,对抵制美货运动、回收利权运动的展开,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商人参与或面对抗争时,常采取较为务实的考量,在私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求得平衡。利用同乡同业组织、商人社群中的绅商领导体制、运用与外人的关系和外国领事交涉等和平手段,是他们务实性格之下的权衡策略。(注:《世变、群体与个人:第一届全国历史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页285-320。)

前述刘文宾著作中曾提到传统的抑商观念阻碍近代企业的经营,与抑商近似的观念尚有贱商、反商,大都是相对于重农观念而发。不过,产生贬抑商人或商业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其阶段上的差异。据陈国栋《春秋战国与秦汉时代的"贱商"、"反商"思想》的研究,追溯对商人特加贬抑或轻视的观念源头时,可以发现贱商思想要到中古时期才彻底发生,更早之前的情形迥不相同。在东汉结束以前,贱商、反商言论自"农战"、"四民分业"这两大思想主流滋生而出,但都是限制商人这类人群的数目,非将商人整体排斥于社会以外。同时,商人与士、农、工其他分业同为正业,四民皆有本业、末业之别,商人并未受到全面的歧视。也就是说,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贱商、反商思想未成为普遍的问题。(注:《世变、群体与个人:第一届全国历史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页21-35。)虽然如此,李达嘉《晚清的重商思想与重商政策》认为,1895年以前的中国,盛行农本商末的四民论和重农抑商观念,直至晚清商战论出现,衍生了重商思想,四民论和抑商观念才产生变化。不过,此时的重商思想在意义上有新的意涵,它包括:强调与外国通商的不可避免和重要性,而非针对国内贸易的商务行为;强调商人角色在近代国家社会中的重要。因此应该扭转传统的轻商态度,对商人加以保护和奖励,并将商人的地位自四民之末提升上来;强调农、工矿业的重要,振兴实业。这股重商思想流行的结果,促使清廷展开振兴工商业的措施,并落实为政府的具体政策。(注:该篇论文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内研讨会论文(1994年9月), 摘要见《中国历史学会会讯》49(1994.11),第9版。)

清末商战观念兴起,重商思想抬头,这种思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三)

  • 下一篇文章: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
  • ››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
  • ››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
  • ››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