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丽奥之路。(注:吴承明:《论二元经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第189-190页。吴承明的类似观点体现在多篇论文中,如《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等。)
从上述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易斯对二元经济论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是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格局不同于古典国家所致。而二元经济论模型的结论即二元成功地转化为现代部门的一元,是在排除这些限定条件的前提下才得以成立的。而对于中国,恰恰是处于这些被排除的条件(及不被考虑的因素)下进行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化进程的,这就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二元经济论并不能作为充分有效的指导、分析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完整理论工具,必须在充分吸收它的科学成分后对之进行重大的修改补充。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资源少,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应节约资源和能源,充分利用人力。刘易斯的极大贡献在于强调指出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对资本形成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这对中国是极可贵的思想资源。然而在向现代部门转化时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被汲尽的状况下,应如何对待之?在这种状况下应该如何现代化?二元经济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中国理论界应担负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寻求答案不应照搬某种理论或以国外经验为公理,而应首先从中国本身现实生活中,从中国现代化以来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