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
第一,大丝厂通过扶持建立蚕种场、培训蚕桑改良技术人员、控制茧行、组织农村蚕桑改良合作社等措施,以获取原料。这种形式的两部门间相互关系要比纺织业中的纱厂生产机纱和包买商体制要高级深化,是另一种类型的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纵向一体化生产。现代部门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影响传统部门:一条是现代部门动用资本资助或自己直接建立蚕种场,以有力推进传统部门的生产改良。另一条是向传统部门输送先进技术人员和先进组织形式,以图改进传统部门的的生产方式,如自己培训蚕桑技术人员并指导监督蚕农生产,出资帮助建立蚕桑合作社,使蚕农生产从传统的完全分散到一定程度上的合作。第三条是,通过注入资本控制或直接租用茧行,用控制、垄断茧价的办法强迫农民生产改良茧。通过上述三种途径,初步形成以工业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经营的"统分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大工业和农副业一体化生产的雏形,生产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
第二,在张謇为首发起的淮南盐垦事业中,是以大工业企业为核心,聚集大量社会资本,组成垦殖公司,用"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开发沿海滩涂,为大工业生产原料。这可认为是长江三角洲出现的第三种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的纵向一体化经营形式。淮南垦殖各主要公司,特别是与大生资本系统有密切关系的大公司,一般均采取资本主义性质的公司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双层经营方式。
第一经营层次:公司经营。作为经营实体,公司负责企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决策与活动,执行家庭单位无法完成的经济功能、组织功能和生产任务。具体任务是:为全公司筹集资金;规划公司总体目标;进行公司一级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修建道路、仓库、商业设施;为完成上述任务,公司投入巨额资金,编制年度财务报告,进行预算决算。统一出售下属单位替公司生产的实物产品,等等。第二经营层次:农户经营。由佃农向公司承佃土地(一般为20-25亩),按公司的要求,以棉花为主要产品进行生产,产品按一定比例交给公司。
在这种形式中,现代部门运用大资本、先进工程和整体规划的现代优越性和传统部门农民家庭生产的劳动力密集低成本高效率的传统优越性得到较完满结合和充分发挥,工业企业、农垦公司、农户之间不仅在经济利益上而且在组织形式中已联为一体。各主要垦殖公司实际已属于大生资本集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事组织方面,许多公司是在张氏家族亲自参与下创办的。各公司的高级职员多与张氏家族有密切关系。在经营和资金调配方面,大生系统设置专门机构以协调工业、垦殖间的资金关系。在棉花供给方面,系统各垦殖公司有义务向大生各纱厂优先供应棉花,工厂可在9个月后付款。
淮南盐垦事业不仅有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传统经济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它使近30万缺乏土地、谋生困难的海门、启东、崇明、南通等地的农民获得了生活出路。它说明了,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有机结合,可以以低成本的、发挥传统优势的办法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在传统产业中开辟新的就业门路。(注:淮南盐垦的实证分析可参见拙文:《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1期。)
第三,以农村、农业改良机构为主的各界人士(包括地方政府、士绅),以改良农业和农村为目标,通过两条途径进行。第一条途径,共同投资,成立蚕桑丝生产改良合作社,在社中建立有最先进缫丝机器的工厂,形成从原料到精加工再到出口的农、工、贸"一条龙"产业组合。第二条途径,农业改良机构租赁、改造近代丝厂,使其成为专门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得农产品经过精加工后出口的收益归于农民而不是其他部门。
综观历史可以看到,无论在织布手工业中还是在蚕桑农副业生产中,都可以吸收现代部门的先进影响发生重要变化,使自身得到改进、提高和发展。尤其发人深思的是这种现象的社会经济意义:它表明传统部门在接受现代先进因素而发生改进的同时,本身就在以最低代价解决中国现代化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总供给水平;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工业与农业、资本密集与劳动力密集产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在这种发展中传统部门同时也就有效利用了农村中的大量劳动力。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