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资本主义与中国文化─韦伯观点的再评估      ★★★ 【字体: 】  
资本主义与中国文化─韦伯观点的再评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49:06   点击数:[]    

外,他还写下《印度教与佛教》,《古代犹太教》,在他一系列关于〈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的研究计划中,尚包括伊斯兰教和古代基督教的部份,这些后续题材因为他一九二○年的猝逝而未及完成,其世界史的视野却己清楚浮现。虽然韦伯并没有接受过汉学,印度学或希伯莱学的专业训练,但他对于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有高度的自觉,这使他在资料的取舍上较能够保持一定的水准,而他的论述内容也因此脱离了空泛的臆想,得以针对实质的历史纪录进行社会学分析。他特别强调,这些对于非西方宗教的论述并不构成「系统性的宗教『类型学』」,也不是纯粹的历史研究,它们是「以在历史的展现过程中,特具典型重要性的宗教伦理,以这类宗教伦理及与经济的心态形成极大对比的关连等要点为考虑的对象,而置其它方面不谈。」(韦伯着,康乐/简惠美译,1989: 87)

 

虽然韦伯花了近十年的心血在上面,不过,比起他一九○四年发表的成名作《基督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来,他于一九一五至一九二○年陆续出版的上述比较研究系列并未得到热烈响应,甚至可以说他的同时代人根本难以理解他的举动。对社会科学界而言,这些探讨非西方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和经济的大部头作品,远远超过了本行专业的范围;就汉学界、印度学界来看,韦伯应用的社会科学分途径又过于新奇,和当时仍以强调古典文学训练的这类学科格格不入。在两头落空的情况下,韦伯《儒教与道教》问世后的三、四十年间,几乎没有相称的评论或诠释文章出现。倒是倾向马克斯主义的汉学家维特孚格(K.A. Wittfogel)于三十年代批评道:「韦伯这本书最大的缺点,在于他的非辩证─非马克斯主义方法,因此即使书中充满了精彩的片段,却无法引导出唯物论的历史图像。本书是一堆个别有其价值的历史事实的废墟,没有历史…。但韦伯毕竟是资产阶级史学家中,唯一认真去问『为什么中国不能自力发展出工业资本主义』的学者。他的非马克斯主义方法却阻碍了他对这个正确的核心问题提出充份的解答。」(转引自 Schmidt-Glintzer, 1991:249)

 

我们稍后再查验韦伯《儒教与道教》书中存在于方法和内容之间的关系,看是否真如维特孚格所说,只有互不连贯的资料的堆积?这里首先要阐明:韦伯何以要去询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这一「核心问题」?这和他的学说思想体系又有何种连系?我们知道,韦伯本人以主张「新教伦理命题」(或称「韦伯命题」)著称,亦即他认为资本主义所以会在欧洲兴起,宗教方面的因素扮演过关键性的角色。他的论据是宗教改革后,信奉新教,尤其是喀尔文教派的信徒,在生活处事态度上和过去的「传统主义」有很大的不同。这些虔诚的新教徒信奉喀尔文所宣扬的「预选说」教义,一心一意想证明自己有资格成为上帝的「选民」,能够得到终极的拯救。为了寻求「救恩的确证」,他们视世俗的职业劳动为一种义务,以工作上的成就来荣耀上帝,并将日常的欲望克制到最低的程度。这种韦伯称作「入世禁欲主义」的生活导引 ,突破了以往行事散漫、不精确的习气,进而推动了生活领域各方面的「理性化」。韦伯表示:新教徒的工作伦理等于「无意中」创造出强有力的「资本主义精神」,由于有了精神上源源不绝的激活力,资本主义的种种制度逐渐成形,也因为这种机缘,所以才在欧洲诞生了我们见到的「西方现代资本主义」。

 

韦伯的新教伦理命题,不是一开始就被接受,相反地,它引起一场长达数年的论战,有人批评韦伯夸大了宗教的力量,犯了「唯心论」的错误;也有神学家引经据典反驳韦伯,指他以偏概全,误解了宗教教义的内涵。总之,韦伯在论战中虽极力为自己辩护,但到了一九一○年,他觉得多辩无益,遂打算转移他的目标,要用迂回的方式来增强这套命题的说服力。韦伯写作〈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的动机,可说源自于此。《儒教与道教》是他这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所谓的「中国命题」即是佐证他关于新教伦理看法的第一根梁柱。不仅于此,他极欲洗刷「唯心论者」的卷标,在《儒教与道教》中,他尝试分析宗教与经济之间相互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不再只偏重宗教的理念因素,还要扩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各层面对型塑宗教特征的影响。这一想法导致他的中国研究涵盖了制度结构和思想文化的考察结果,大为超过了原先《基督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题旨范围。

 

虽说韦伯的中国研究己提升至全面性文化比较的层次,但他的核心命题仍是扣紧着他对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一贯观点。他基本上是进入到世界各主要宗教的形态学中,企图掌握宗教所表达的价值体系以及其实际的社会效果。他用「经济伦理」来比喻一种根植于宗教之心理、事实的种种关联中,所引发的「 行动的实践激活力」。这当然是着眼于宗教与经济之连系的中介概念,而以新教徒基于宗教信仰导出的经济行为倾向作为参照标准。在韦伯看来,中国的儒家占有延续一两千年的正统地位,对一般人思想行为的影响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相比毫不逊色;同时中国在人口增长和贵金属输入等物质条件上和欧洲十六、七世纪时的情形颇为类似,因此他选择由中国入手,探讨这个地方既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为什么却迟迟没有朝向资本主义发展?我们可以概括的说,韦伯的中国命题是想指出:只凭借物质上的因素,不足以说明中国未能产生资本主义的理由,唯有加入「儒教」的生活态度这项变量,方得以成功地解释其如此演变的进程。倒过来推论,西方之所以发展出资本主义,也不能单纯归因于人口、贵金属或地理位置的外部条件,而与中国比较之下,宗教伦理才是其间最根本的差异所在,这种精神动力的有无实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应如何看待韦伯贯穿他中国研究的论证逻辑,是下面接着要讨论的重点。 参、韦伯中国研究引发的辩论

韦伯在中国命题中引用的论证逻辑,明显指向以勾划出中国的宗教缺乏「入世制欲主义」的质素,来反证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的独特作用。他的文化比较研究亦曾被诠释为「差异的文化社会学」,因为他自己承认是想找出其它文化和西方的「对立点」,由此途径突显西方的特色。就韦伯而言,西方能冲决传统主义的樊篱,大步迈向「现代」,可说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异例」,如果新教伦理没有提供了某种「精神杠杆」,很可能历史便不会如此进展。这就像史学家在检讨历史上若干关键的战役或情势般,我们无法重演一遍当时状况,只有藉助「思想实验」并参酌各种征兆,才能推论出不同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这种推论的效力,自然不能和自然科学的实验相提并论,但它是人类历史知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增进自我认识的方法之一。

 

这种思想实验以「命题」的形式呈现,意味着它们不是什么「法则」或「定理」,仍须不断加以检验,更有可能时时受到修正。新教伦理命题经过数十年来的反复讨论,至今还有一批批学者以新的诠释观或新的资料来解读其意涵。韦伯的中国命题则随着中国和东亚地区的快速变迁,日渐获得学界的重视,甚至在所谓「儒家伦理和经济发展」命题的接引下,一度颇有「显学」的态势。不过,和新教伦理命题在西方已被普遍肯定所不同的是,中国命题乃因成为箭靶而「显」,流行的是对它的批评,其中又以反驳他对儒家的论点最为猛烈。这涉及到对韦伯中国命题的理解方式,以及论辩本身所反映的时空情境,值得深一层来探究。

 

八十年代开始,东亚「四小龙」(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的经济成长引起世人瞩目,也出现不少各式各样的学理解释。有些学者认为,这些地区可算是「儒家文化圈」,经济上的成就应该和文化因素有正面的相关,尤其儒家的价值观如节俭、勤劳、注重教育、照顾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一)

  • 下一篇文章:西方对明清中国经济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资本主义与中国文化─韦伯观点的再评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资本主义与中国文化─韦伯观点的再评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说课稿
  • ››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 初中...
  •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教学教...
  • ››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教案...
  • ››资本主义社会初中三年级教案
  • ››资本主义社会-教学教案
  •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 初中政治...
  • ››资本主义的牺牲品-马克思主义女权主...
  • ››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 ››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的评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