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关注原住民文化之团体或民众注意外,对于凝聚印第安人向心与具体行动整合之获益有限,亦为数字落差信息资源不公平所造成之影响之一。
八、 消弭数字落差之方式
世界各国多已针对信息通信科技的应用拟定实施计划,亦针对数字落差的现象进行研究与规划,以期消弭数字落差所造成之冲击及掌握发展机会。
各国在消弭数字落差之努力大致上可分为下列三种方式:
研究与建议 由政府、企业界及其它个人与团体主办或参与数字落差的研究与讨论,藉由数据分析或个案研究来了解数字落差之情形。各项研究报告多附有结语或建议,其中不乏具体行动之规划,以期消弭数字落差之现象。各项改善数字落差的建议报告涉及层面甚广,范围涵盖电子商务、信息科技、弱势族群等议题,立意甚佳;惟其缺点为多数报告之规划若非窒碍难行,则为相关单位未有具体之作为来落实各项规划方案。
实际行动 部份消弭数字落差的努力在于增加弱势族群相关信息通信软硬件设备之使用,惟大多数仍欠缺周边相关层面之配合。如提供计算机及因特网的服务予中、低收入的家庭,使其儿童得以使用该项服务,惟并未同时加强网络内容中相关之知识教育内容。
政策执行 由政府掌握充分资源,扮演推动信息科技传播与使用的根本角色,加强及吸引国内外各项于信息通信科技发展所需之经费技术与结合民间力量,以带动国内信息通信科技的基础及周边建设、政策制定、人才培育、法律规范及技术研发等。 开发中或低度开发国家在规划电子商务发展之同时,除可以先进国家之发展经验为借镜,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往的失败经验汲取教训。如同联合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中指出,开发中国家当前最重要的课题不是去了解所谓的新经济意义为何,而是应从已开发国家发展信息通信科技以及电子商务之错误中学习经验。
以电子商务为例,传统产业可利用信息传播科技提升竞争力外,许多信息密集产业之经营模式亦正在或将会因信息传播科技的到来而有所改变,其中包括金融服务业、教育、文化、专业顾问、设计、翻译、会计及政府业务等,均将有革命性之改变。许多开发中国家可藉由电子商务之发展,改善经济结构,并利用因特网来增加产业竞争力;惟电子商务所带来之效益,不会单单因为因特网与计算机的使用或推展,只有在周边商业环境均能运用电子商务改善其营运方式后,才能获得电子商务真正的效益。
一般企业亦为如此,举例而言,网络交易将必须倚赖各项电子商务工具之配合,并佐以现代化之经营管理,地区性金融业者必须与国际金融业接轨。换言之,电子化不再局限于因特网的使用,数化落差也绝非仅指于计算机及因特网使用率之多寡,而是整体信息基本建设以及电子化后与国际间共同标准之差距。在信息通信科技基础建设上的投资,只有在组织管理及营运得以配合的情形下,始能利用电子商务改善公司作业流程,得到投资的回收。也就是说,消弭不同层级内之数字落差,以期信息通信技术能达致有效接取(Effective Access)之境界,电子商务始能真正发挥应用之功效,得到真正之利益
九、 美国政府消弭数字落差之努力
依据美国商业界人士所组成之知名民间机构—经济发展委员会(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CED)所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国内因数字落差所产生的议题,其实与美国政府及企业界现行所推动的各项教育推广、提高技术水准及改善中低收入户工作机会之努力方向一致。消弭数字落差的所研议之各项计划应与现行整体经济发展之规划整合;此外,亦应善加利用因特网的传播特性,增加计划执行的成效与效率。
美国前政府柯林顿总统时期即非常重视数字落差的问题,柯林顿与前副总统高尔曾于二○○○年揭橥一项消弭数字落差计划—「转化数字落差为数字机会(From Digital Divide To Digital Opportunity)」。此项总预算高达二十多亿美元的长期计划,分别针对赋税、训练、社区科技中心之设立、中低收入户因特网之使用合作计划、信息科技技术之研发与推广、奖励私人机构于偏远社区架设因特网的服务,以及美国原住民信息科技就业训练工作等提供具体预算经费。
而于美国国会电子商务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ssion on Electronic Commerce)提交国会的一份报告中建议,美国政府应该于联邦社会福利纲要中清楚说明各州政府得以将部份预算盈余,提供需要的家庭计算机与因特网设备以及相关教育训练。鼓励州政府及地方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提供计算机及因特网服务,给予有需要的家庭、图书馆、学校、社区中心等,并提供相关教育训练。
鼓励政府及国会持续搜集数字落差相关数据并进行研究调查,并将研究结果与联邦、州级及地方决策单位分享,以研拟更为妥适的法案规章,改善数位落差。
除了政府组织外,美国国内各地亦纷纷成立相关社团或组织,针对不同弱势团体以及城乡差距等数字落差现象保持关注,并督促政府加强改善;企业界人士亦配合提供各项软硬件设备及教育训练等,以期共同合作全力改善数字落差之现象。 十、 数字落差未来之发展趋势
然而在各国对于数字落差现象抱持高度关切,大量投入资源与人力的同时,数字落差的现象是否将因信息通信科技之愈加普及而改善,学者对此提出下列三种预期论点:
乐观论(Optimist) 乐观论为最受肯定的论点。乐观论者认为新信息科技的不断传播,将有助于贫穷落后国家逐渐赶上先进国家之水准。乐观论者认为因特网及周边信息技术将大幅降低部份产业的进入门坎、增加经济效益与产业效率、减少交易损失、排除少数产业垄断、增加市场及政府政策的透明度,进而增加处于偏远地区竞逐商业竞争的机会。相同的论点亦适用于国内观点之数字落差分析,信息通信科技的普及,亦将使电子化弱势族群迎头赶上或拉近与领先族群间之差距。
悲观论(Pessimist) 悲观论者则对上述乐观论的论点表示怀疑,认为信息传播科技的愈加发达,将导致数字落差之扩大。悲观论者强调,教育程度高的国家,民众知识水准高,信息化的程度以及新信息传播科技接受程度也较高,因此各项发展的步伐也较快;反观教育程度较低的国家,民众知识水准低,因此两者间的差距将不会因为信息传播科技的发展而拉近,相反的,有愈加扩大之可能。
既有架构理论(Embedded or Realist) 信息通信科技对国家或社会之影响,取决于其原先既有之权力架构。因此,信息通信科技之扩散,将依循原有之权力结构而散布;信息通信科技的普及化,并不会改变既有之权力架构。 十一、 消弭数位落差应有之努力方向
由于各国数字落差所涉及之层次与涵盖的范围不尽相同,各地方与各族群团体间所受之影响亦有所不同,各项缩小数字落差的努力,除应以宏观面思考外,并应落实于各基础面,以避免政策制定与落实间之落差。
综观各项消弭数位落差努力失败的原因,大致可区分为:
计划发展的失败 信息科技各项计划的发展计划欠缺长远规划,无法提供民众可以负担的商业模式。而某些计划执行后与原先规划之落差甚大,或因规划不周,或因执行方法错误,导致某些发展计划无法得到原先规划应有的效益。
市场力量的驱使 信息通信科技市场之产品研发与推广多着眼于既有客户,忽略潜在客户群之开发与需要,使得既有的数字落差现象,非但不因信息通信科技之普及而缩减,反而加剧。
政府政策的错误 政府政策的制定有时多着眼于政治因素的考量,着重政治的短期回收而忽略长期利益与规划,短视近利之作为,缺乏宏观角度之规划,将无法改善数字落差之现象。 在政策规划的同时,决策者应充分了解信息通信科技之传播,不单指计算机与因特网的连结而已,而是全方位的考量使用者的需要,教导使用者如何利用信息科技提升自我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