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新经济学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四)      ★★★ 【字体: 】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四)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7 08:34:14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第四,民族国家和经济政治主权的削弱。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就是削弱民族国家的主权的,这在一方面可以打破各国的闭关锁国,使之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同时促进各国的政治文化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是美国推动的,带有霸权主义和美国利益,信息产业又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因此。全球化又会在刺激发展中国家经济繁荣的同时,打垮其原有的经济部门,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失业,对于民族国家的主权亦有影响,国际影响会造成民族国家内部出现不同利益集团,甚至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导致国家全面的分裂。

第五,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开放电信市场,意味着开放新闻媒体和文化市场。电信产业的技术前景,是多种媒体的信息制作,传输,接收和显示一体化。无线电话,有线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结合,通讯,计算机和内容结合。信息技术的进步,从最基础的技术层面上,混淆了通讯,媒体和文化企业的行业界限。互联网广播具有开发“互动”功能的广阔前景,新闻点播正在兴起。

多频道,多功能,双向互动电视,是媒体和文化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澳大利亚新闻公司首创“新闻数字系统”,使用信息压缩技术,可以通过卫星,一次传播数百个电视频道。新闻公司正在编制笼罩地球的卫星直播电视网。美国有关公司正在铺设可以双向互动的高速有线电视线。中国有线电视到2000年有8000万用户,成为世界最大的有线电视国家。跨国公司将极力向中国文化市场扩展。开放电信市场,电信企业,新闻媒体和文化产业,都会进行大规模兼并。

不可忽视互联网和信息产业开放对国内文化的影响。首先是对现有传媒的冲击。我国有

3125家电视台,超过美国等11个国家的总和。电影制片厂数十家,年产125部电影,平均每部的制作费300---500万人民币。美国年产470部电影,只有4家电影制片厂,每部制片费4000万美圆,广告费2300万美圆。这样巨大的开支,要争夺的不是国内票房收入,而是以电视,录象带,影碟为载体的海外市场,如果考虑到好莱坞所带动的儿童玩具市场,收益更是巨大无比。

我国在1995年有报纸2089种,期刊7583种,分属许多家不同的所有权单位,美国1500种报纸由20家大公司所有,绝大部分杂志属于6家公司,政府如果需要管制,打几个电话就解决了。

我国文化产业和新闻媒体比起其他产业,更加零散。面对默多克的融卫星,通讯,互联网,电视

商业,金融产业为一身的多频道卫星直播电视,挑战十分严峻。

文化自身的挑战同样严峻。文化全球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庞大的“全球化都市”不断涌现,1995年,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38个;到2015年将增加到71个,10个最大的城市当中将有9个位于亚洲、拉美和非洲。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丧失自身的民族性和自信心。

美国文化产业经营总额达到数千亿美圆,1700万人就业。迪斯尼把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娱乐业,1993年销售额85亿美圆,1997年达到225亿美圆。1998年美国的文化产业仅电影,电视,录象带,音乐出版的总收入达到600亿美圆,超过了农业和飞机,成为出口第一行业。

美国通俗文化主要通过好莱钨电影,麦当劳快餐食品和饮料传播,1994年,可口可乐占世界碳酸饮料的46%,百事可乐占21%,80%的收入来自海外。1990年可口可乐在中国开业,4年占领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23%。消费的导向背后是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了传播的力量。伦敦经济学院的安东尼·吉登斯教授讲述,非洲人观看盗版录像带播放的好莱坞大片,那部影片在伦敦都还没有上映,这种文化冲击的例子“揭示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某些问题”,“我们坠入一种崭新的全球秩序,没有人完全理解这种秩序,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它带来的影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发展报告》称,日益全球化的新文化令人担忧,“因为当今的文化传播失去平衡,呈现从富国向穷国传播一边倒的趋势。”美国大众文化(电影、音乐和电视)主导了世界。1997年,好莱坞影片在全世界的票房收入超过300亿美元,《泰坦尼克号》一片独赚18亿美元以上。地方娱乐业行将消亡。墨西哥过去每年摄制100多部影片,现在不到10部。“从新德里到华沙和里约热内卢,耐克、索尼等全球品牌的蔓延树立了新的社会标准。”外国文化的入侵对文化多样性构成威胁。“必须扶持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让它们同外国文化并驾齐驱。”

吉登斯教授说,全球化“简直就是西方化,或者说美国化,因为美国现在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秩序中处于经济、文化和军事主导地位。许多最明显的文化全球化表现都是美国的东西,比如可口可乐、麦当劳。这有点令人不安”。法国的抗争最为激烈。总理利昂内尔·若斯潘竟然公开声称,法国将奋起反抗美国文化的主导地位。但他的声讨无效。美国影片《星球大战首部曲:幽灵的威胁》在法国公映,巴黎影迷排队买票通宵观看,70%以上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法国人宁愿花钱观看好莱坞影片。


四.中国的对策

第一,充分认识新经济的客观历史必然性,采取积极的吸收态度。

国际竞争虽然非常严峻,但中国不能够再采取闭关锁国方针,因为那样不仅避免不了国际竞争,反而会被甩得更远。对于新经济的技术方面,更应该尽快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时候,是单方面的,并不理会你的态度,特别在这次新科技革命中占了上风以后,雷厉风行,下手既快又狠。短短数年,即通过了外资,电信,金融,服务贸易,农业等许多方面的自由化协议,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开放市场,参加者已经包括了大多数国家。谁不参加,等于把自己隔绝于国际经济大门之外,脱离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只能够更加落后。

在不得不开放一定国内市场的时候,应该因势利导,力争我国一定的利益。比如在企业改组,合作开发和研究,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我们可以引进自己没有或者落后的新技术设备,加速经济于社会发展。比如在电信产业,开放市场,虽然会被外国公司赚走大笔利润,但对于打破国内垄断,普及信息技术,改造企业,提高人的教育水平,提高社会服务水平,都是积极的。进口一部分外国产品,也可以刺激国内消费和技术创新。

必须肯定,新经济特别是信息产业,在我国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途。近20%的城市家庭已经购买了电脑,全国10大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沈阳、成都、杭州、武汉、青岛、西安、厦门)的平均电脑拥有率为18%,广州的电脑拥有率最高(35.4%),沈阳最低(9.8%),上海处于全国平均水平(15.4%)。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拥有电脑的比例升高,在月收入小于1500元的家庭中电脑拥有率为8%,而月收入大于3000元的家庭中电脑拥有率为33%,购买者中有38%是用于学习电脑知识。

1994年4月中国第一次接入互联网,1995年中国电信与金桥两大公众互联网正式开通,在中国进入商用,比美国晚了7年。至20世纪末,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2000万,上网计算机650万台,WWW站点数超过90000个。目前上网速度太慢,费用太高,必须大幅度降低价格,才能启动居民需求。预计到2002年,我国上网人数将超过3000万人。

表     中美互联网的费率比较

美国      中国

人均收入(购买力)        1        0。05

上网包月制费用        19。95美圆,   600元人民币,

实际上网速度           33Kbps      1Kbps

相对于购买力的价格        1        120倍

相对于实际通信量的价格      1        2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互联网当前形势浅析

  • 下一篇文章: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第四章 资讯经济:新经济的产业支...
  • ››软件盗版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
  • ››加入世贸与中国数字传媒的发展
  • ››网络经济的竞争原则
  • ››第五章 创新经营:新经济的核心
  • ››第七章 新经济时代的创业规则
  •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
  • ››农业大省扩大就业的路径选择及政策...
  • ››审慎对待当前的房地产热
  • ››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
  •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
  •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
  •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
  •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
  • ››新经济的增长与波动
  • ››新经济和美国的经济危机
  •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 ››新经济下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 ››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