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币利润的自由兑换。目前外商投资的国内人民币利润每年大约2000亿人民币,只有10%左右兑换成外汇汇出,其余留在国内再投资了。数年之后,利润总额将积累到200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00亿美圆,等于国家外汇储备。如果在突发事件下集中要求兑换,就难免诱发外汇金融货币危机。
有人最怕外商不来投资,理由是外资企业比本国企业更有效率。左大培指出,判断外商投资是否有害,根本的标准不是它能否增加生产,而是它能否增加本国人民的收入。外商投资如果只是增加了一国的生产,却减少了这个国家人民的收入,这样的外商投资就是有害的。在统计上,一国领土上的生产数量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GDP),而一国居民的总收入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GNP),二者之差就是所谓的“净要素海外收益”,主要是净国外投资收益。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1998年比国民生产总值多1,300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说明每年中国生产量的1.5%已经化为外商投资的利润,不是中国人民的收入了。如果考虑到跨国公司常常高报进口原料价格、低报出口产品价格以降低报表上的利润,我国产出中外商投资利润所占比例还会更高。再让外商投资大量增加,我国的生产与人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这意味着使国内供给持续大于需求。在国内总需求不足、外资企业又完全面向中国市场进行销售时,有效率的外资企业将有害于国内企业和居民。
第四,非常注意国家安全。
全球化,对国家的主权是一种挑战,发达国家的新经济技术标准,也是挑战。目前全世界的芯片绝大部分是美国生产的,这是电脑的核心部件,如果我们在普及网络以后许多年仍不能独立生产,恐怕就不仅仅是让外国人多赚钱的问题了。我国工业的现代化,主要依靠设备进口,工业的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30%,甚至更高。外资将掌握相当部分的国内企业股份。
20年来,我国的经济繁荣了。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科学技术差距效是拉大的趋势。与日本相比,单位GDP耗能的差距1981年为6倍,现在扩大到约15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所贡献的份额一般都在50%-70%;而我国 ,“六五”期间科技进步所贡献的份额还占到32%,“七五”期间反而降到24%,“八五”以来也没有明显变化。90年代以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重化工和机电工业快速发展,是以能源矿产为主要原料的产业,经济增长对能源和矿产品的需求必然急剧增加。在80年代的“轻型”增长方式下,我国石油消费的年增长率只有2.4%,而1991-1993年则猛升到10%。如果按1975年日本基本上完成工业化时能源和钢铁的人均占有水平计算,到2010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工业化任务时,14亿人口就需要消耗50亿吨标准煤,其中包括29亿吨原油;需要消耗8亿吨钢和17亿吨铁矿石。还应该看到: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效率最高的国家,资源使用的集约程度远远超过欧美各国,即使是如此,1955-1975年,钢铁消耗仍增长了9倍以上,能源消耗增长了6倍以上,其中石油消费增长了21倍以上,都大大高于comP同期5.4倍的增长幅度。
我国人均资源稀缺,2010年石油产量维持1.5亿吨。要生产3.5亿吨钢,至少需要7亿吨铁矿石,而届时铁矿石产量顶多达到4亿吨,需要进口8亿吨原油和3亿吨铁矿石。当一国的石油进口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一亿吨以后,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安全。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的依赖性更高。当今国际舞台上,国际石油跨国公司的形成,导致了国际石油市场垄断的加强。他们正在加紧抢占最重要的石油产地,他们的商业利益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得到其国家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我国已处在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的阶段,“石油自给自足”现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年光原油进口就有5000万吨,还不包括原料油和航空煤油等。国际油价的风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而我国充分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和规避石油危机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我国的石油安全有受制于人的潜在威胁。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木材进口现在每年3000万立方米,国内年木材实际采伐量约为8000万立方米,缺口达6000万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中国木材市场消费量将达24000万立方米。
2010年我国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总量6.3亿吨,耕地面积减少到13亿亩,粮食总产量即使超过5.5亿吨,每年也需要有数千万吨粮食进口。中国到2010年有13-14亿人口,一旦依赖世界市场,其影响绝非以往能比。如果中国石油进口达到8亿吨,就要买走世界全部出口量的60%。如果中国粮食进口5千万吨,也要占目前世界贸易量2亿吨的1/4。目前世界每年的铁矿石出口量只有2亿吨,中国的需求量甚至超过了世界的全部出口。这将会引起世界初级产品供求不断趋于紧张。
目前中国出口额只占世界的3%,如果未来世界贸易增长率为5%,而中国为12%,到2010年中国占世界出口比重将会上升到18%,这将会迫使许多国家让出市场。因此在未来如果继续粗放型工业化过程,我国不仅将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也必然极大地影响国际市场。从1998年的情况看,我国已经对国际社会宣布 。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