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行业经济
   跨国公司大举进入对我国产业体系的挑战      ★★★ 【字体: 】  
跨国公司大举进入对我国产业体系的挑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22 21:44:13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跨国公司大举进入,国内竞争国际化,中国产业的发展路线面临着现实的挑战。

“讨论对外开放环境中我国产业的发展路线,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在与跨国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求生存,求发展”。“产品总量名列世界前茅,企业规模名列世界后矛,成为我国战略产业振兴的基本障碍;部门分割、地方割据是我国经济体制多年难以解决的痼疾。今天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产业重组、任重而时不我待”。[1]


对外开放形势的演变


改革开放之初,为鼓励外商投资,我国一方面对外商投资给予诸多优惠政策(对投资进口的设备减免关税、减免所得税等),同时为防止外资对国内产业的冲击,我国又对外商投资设置了一些限制条件:限制外商独资企业、坚持中方在企业中的控股地位、产品出口比例、转让技术、零配件国产化率的要求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形势和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

1992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修改了《合资企业法》,放宽了对三资企业的股权、市场、技术等限制条件。1992以来,各地对外资敞开大门,竞相给予优惠政策,外商投资迅猛增长。

在优惠政策和国内巨大市场的吸引下,我国平均每年接收外商直接投资500亿美元以上,是1980年代平均水平的10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外资流入大国。其中一个特别注意的趋势,港澳台日投资比重下降,美欧跨国公司投资大量增加。我国目前已登记的外商企业已超过30万个,外商注册资金3000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经有200强投资于大陆。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我国工业企业总销售收入的22%以上,外资企业资产占我国工业企业资产的15%以上。[2]


我国多数骨干产业处于弱势


我国多数产业的特征是“大而弱”,在规模上、在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上,在跨国、跨地区营销方面,我们的企业处于明显的劣势。

我国某些行业,如钢铁、煤炭、化工、建材以及彩电等产业,目前的生产能力名列世界前茅,但企业规模太小,产业集中度却排名末尾。这些产业的经营管理落后,技术开发能力低,无力参与国际竞争。我们不及时实行产业的重组,扩大规模、改进管理和提高研发营销能力,我们的产业体系,就可能被跨国公司整合。[3]

钢铁:我国钢材生产仅次于日本,超过美国,是韩国的三倍,法国的五倍,它们的主要钢铁企业,新日铁,美钢联,浦项、法国的于齐诺·尔萨西洛尔,都跻身世界500强,我们一家也没有。1998年,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两家钢铁公司的销售收入分别是216亿、97亿美元,而我国的首钢和宝钢两大钢铁公司的销售总额之和仅为53亿美元。[4]

汽车:全世界经过一轮轮兼并潮,目前只剩下20家左右汽车制造跨国巨型公司,有人预测,未来全球将只剩下6家整车公司,一般以200万辆为“经济生产规模”。而我国国内汽车产销量不超过200万辆,由100多家整车厂生产。1998年,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1613亿、1712亿和1546亿美元,同期,中国一汽、二汽、上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的销售收入总和只有118亿美元。[5]

发电设备制造:我国发电设备的产量居世界第五位,是世界上少数能制造大型发电机组的国家之一。“能够生产60万千瓦机组的哈尔滨动力集团,被定为不合资的‘国家队’,1995年产值30亿元人民币。美国通用1994年的营业额647亿美元。我们的国家队是通用的1/172。如果再考虑到各大型跨国公司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这种规模上的悬殊差距就更大。[6]

发电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上高度集中的产业,1990~1995年,6家公司垄断了燃气发电设备的96%,美国的通用电力(94年排名全球500强第19位)一家占50%;蒸汽发电设备的81%为七大国际巨头所瓜分。未来10年,亚洲的发电设备需求为全世界的一半,中国为亚洲的一半。三峡26台70万千瓦机组,12台进口,14台国产。几家巨头早就在进口夺标的同时,紧锣密鼓地在我国组织合资,以争夺国产的60%。[7]

“中国在70年代末拥有相对发达的发电设备工业。当时共有三个主要厂家,占据了大约3/4的国内市场份额。在改革之初,这三家公司由一个统一机构管辖,如果这三家主要公司当时得以合并的话,它们本有可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大型企业……然而20年后的事实是,哈尔滨动力设备公司作为‘民族优秀企业’继续维持原样,而另外两家主要竞争厂家则与跨国大公司组成合资企业……截止9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占据了大约1/3的国内市场,三峡工程首批全部涡轮机的供应均由跨国公司得标。哈尔滨动力设备公司几乎无力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8]

机床:我国是世界上第五机械工业大国,其中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居世界第七,技术装备产品门类齐全。其中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所需要的160种大型成套设备都具备了很强的生产能力。[9]但是,在当代工业技术进步的主流—数控机床方面,我国现有机床的数控化率不到2%(发达国家达到10%以上),机床销售数控化率不到10%。由于政策的失误,轻率同意国际数控系统界的两大寡头垄断厂商—西门子和法那克与我国核心研究生产单位合资,基本垄断了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的市场,对本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带来极大困难。

有不少人不同意把企业规模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但企业规模是提高技术开发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面对跨国公司,我们的企业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的基本条件。

世界性的争夺科技优势的竞争,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大大提高。跨国公司不仅在内部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而且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基地和研发资金的主要来源。1997年,我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的研发费用相当于7000万美元,仅为波音的3.5%和法国航宇公司的5.3%。

英特尔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公司,利润率多年维持在30%左右。2000年,英特尔的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科研开发投入42亿美元。我国“十五”时期,“863”和“科技攻关”两项专项资金,国家共投入200亿人民币。一年仅40亿人民币。分散到各单位企业(当然各单位的研发资金不止这两项),我国企业和部门的研发实力如何和跨国公司竞争,不容乐观。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经营:市场控制和产业控制


美欧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主要目标,是绕过关税壁垒,实行生产“本地化”战略,占领我们的国内市场。跨国公司投资与港台分散小型投资最大的不同,在于投资和产品的系列化。

“德国政府控股40%的大众与上海和一汽的三个合资项目,仅上海桑塔纳一个车型,到1995年底,投资和转让技术的外国公司180家,其中60家已经在华建立了合资企业。另有50家正在谈合资。

“汉高公司在华建立11家企业,生产金属化学品、民用粘合剂,家用洗涤剂、化妆美容用品和工业用油脂化学品。汉高的6大系列产品,5个来到中国。

“德国巴斯夫(BASF)在中国合资10家企业,从二基苯、苯乙烯、聚苯乙烯、乙烯、分散体等原材料到尼龙、地毯、涂料、染料、乳胶、维生素等系列加工产品,形成了原料配套供应的分工体系”。[10]


挤占市场、压缩民族产业发展空间:跨国公司大量投资我国机电、日用化工、轻纺等高利润的传统行业,产品销售占国内市场份额猛增,在一些产业中已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进来一个合资企业,挤垮一个行业”,民族企业、国有企业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

跨国公司到了家门口,国内竞争国际化。我们的竞争地位如何?“我们劳动力便宜,跨国公司的‘三资’企业也是劳动力便宜,而且没有退休工人,企业不办社会。我们有地方政府支持,跨国公司的‘三资’企业,也有地方政府支持和各种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发展战略

  • 下一篇文章:民航现行体制及主要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跨国公司大举进入对我国产业体系的挑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跨国公司大举进入对我国产业体系的挑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培育和发展水路运输市场
  •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
  • ››在WTO架构下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
  • ››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的前景展望
  • ››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分析
  • ››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
  • ››制造及其系统的创新与管理的发展
  • ››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
  • ››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原由及策略
  • ››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的策略分析...
  • ››跨国公司大举进入对我国产业体系的...
  •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国有化风险...
  • ››跨国公司大中华区战略浅议
  •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形式的演变及...
  • ››跨国公司营销新态
  •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研究与开发的微...
  •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体制浅探
  •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策略及其在中国的...
  • ››跨国公司经营国际化阶段与人员配置...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