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发展战略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 【字体: 】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05 18:48:44   点击数:[]    

转移支付上下功夫:一是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援助;二是对国有经济改制中职工身份“置换”的经济补助;三是区域经济为环境保护等全局性发展支付的代价;四是老工业基地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援助;五是承担粮食生产任务的商品粮基地的农业补贴。要通过这些专项的财政转移把地方政府从其难以承担的历史性、体制性、社会公益性责任中解脱出来,进而减少地方保护的压力。

    (四)改革税收体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内在动力

    1、改革税制,税收要从生产环节征纳向消费环节转移。目前我国的征税环节主要在生产环节,这势必促进地方保护。这个问题要求改革税收制度,即征税环节应该从生产环节转向消费环节。就是说要通过税收征环节的调整,使地方政府从保护本地企业的生产向鼓励全国各地的产品在本地消费转变,从而消除地方政府保护本地企业、保护本地产品的内在动机。

    2、调整税费关系,规范政府收入。前面阐述过,整理预算外资金就是治理地方保护主义。按照公共财政理论,政府的资金收支活动都应看着财政活动而予以全面反映和管理。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其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而不是像我国以随意性的、不规范的收费作为财政收入的来源(目前我国的预算外资金的规模差不多与财政收入相当)。因此,调整税费关系就成了当前打击地方保护主义的重要举措。一是对于具有税收性质的各种基金和收费,通过立法实现“费改税”;二是确实需要保留的短期性收费,要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进行统一管理;三是其余的收费全部予以取消。

    (五)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地方保护主义的打击力度

    1、加强法制建设关键就是要创新公平的竞争环境,反对不正当竞争,打破地方封锁和市场分割的局面。一是要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市场主体不仅包括各类企业,也包括政府和各种组织。政府不能凭借手中的行政权利限制和破坏公平竞争。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保证正常执法。关键就是执法部门的经费要有保障,杜绝以罚代收,要杜绝罚款提存的趋利行为。执法部门原则上要上管一级。在保证执法部门的权利同时,要加大执法人员违法的打击力度。对于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出于自身利益,偏袒一方,坑害一方的行为,必须严历打击。三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制定《预算法》、《反垄断法》等法律,为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创造有利的法律环境。四是成立省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协调处理省际间的贸易争执。

    2、强化中央一级的司法体制,推行双层司法体制。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应该适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削减地方司法机构的部分权利,增加中央一级司法机构处理跨省经济纠纷的职能。在条件成熟后,司法可以独立于地方政府,直接受上级司法部门领导,经费由上级财政按实际需要进行拨付,这样才能使地方司法机构摆脱地方政府的影响,跳出地方保护主义的藩篱。美国的双层司法体制值得我国借签。美国各州有自己的一套司法体系,它的经费来源于州财政。同时独立于各州的司法体系之外还还有一套联邦司法体系,即中央司法体系,它的经费来源于联邦财政。联邦司法体系,从下至上,包括地区法院(District cort),上诉法院(court of appeals 0circuit court)或者巡回法院,和最高法院(the supreme court))。地区法院的设置不完全与州重合,50个州共有90个联邦地区法院。巡回法院是而跨州设置的,共13个。最高法院只裁决与宪法相关的案例,包括通过联邦巡回法院和各州最高法院上诉案例。所有的联邦法院均由总统直接任命,完全不受州政府的影响。由于美国是双层司法体制,跨州经营的公司不会受到各州政府的视性政策困扰。针对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局面,完全可以借签美国双层司法体制,在地方司法体制外再设立多个中央巡回法院,协调跨省际、地区际的案子。把地方政府的影响降到最小,从而有效的抑制地方保护主义。

    3、市场经济的各相关主体要增强反歧视意识。市场经济微观主体是最能感受到地方保护的主体,要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对于地方保护主义,可以请求司法干预。

    (六)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微观经济基础在目前的体制下,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是亲缘关系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依关系,国有企业成了地方政府实施地方保护的微观经济基础。遏制地方保护主义,首先就是要切断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这种内在的连理关系,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让企业真正成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人”,而较少受制于地方政府的利益。地方政府不仅成为本地企业的政府,还要变成为外地企业的政府,不仅要成为国有企业的政府,还要成为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政府。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实行产权多元化,由地方政府的企业变成社会的企业。除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性企业由中央政府直接所有外,其余的地方国有企业可以实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把资产、股权转换给其他市场主体,从而割断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亲缘关系,消除地方政府实施地方保护的微观经济基础。

    (七)改革干部考核选拔机制,考核指标不仅要看发展指标,更要看地方在打击地方保护主义上的力度和态度

    1、改革干部选拔方式,省级以下政府的主要干部可以推行全民直选,其他部门领导由主要干部组阁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政绩和地区短期利益。追求政绩的目的是想被提拔重用。干部考核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杜绝干部因追求政绩而实施地方保护主义的动机。唯一的方式就是干部的“乌纱帽”不被上级政府所掌握,而是为地方的老百姓所掌握。只要这样,地方官员也就不会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向上级讨好,也就不会为地方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地方官员由地区人民直接举,使干部由向上对领导、组织部负责向辖区内的人民负责。

    2、地方干部的考核要把成本和效益作为最重要的指标。当前我们的干部评价体系主要是产出指标,即如修了多少路、建了多少企业、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多少,城市建了多大,宾馆有多少五星级,等等,但是不考核这些产出的成本是多少,能否产生效益,是否污染了环境,是否破坏了生态平衡,或者这些产出的钱是从什么地方来,是不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增量收入,还是收刮的民脂民膏。因此要把成本指标和效益指标、生态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看看这些产出花了多少钱,能够赚多少钱,人民是不是同意,产出的投入是不是实施地方保护而得的不法之财,只有把这些指标纳入,地方保护主义者才会具有理性。

    3、地方干部的考核要把地方官员维护中央的权威,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国家最大福利方面的成绩作为考核的内容。这些考核指标不能光凭地方政府的一面之词,要以其他地区或者其他地区的市场经营主体的评价作为依据。

    (八)赋与人民群众监督地方保护主义,维护自身权益的更大权利。从根本上来说,地方保护主义的治理要靠社会全体成员、靠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全力。一是要赋与社会舆论在监督地方保护上更大的发言权。二是要进一步发挥各种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群众团体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市场经济主体权益方面的作用。三是要给媒体在报道地方保护主义方面更多的新闻报道自由,通过新闻舆论力量,来遏制地方保护主义。 参考文献:

    1、钱颖一,警惕滑入坏的市场{J},经济学消息报,2000.6.23;

    2、陈东琪,新政府干预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2;

    3、周克瑜, 转轨时期我国地方政府的作用和经济行为的优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2

    4、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对策{J},经济研究2001.6;

    5、邓大才,地方保护主义为何屡禁不止,打印稿;

    6、李春丽,铲除地区封锁的“体制土壤”{J},嘹望2002年第14期。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城市化是“规划”不出来的

  • 下一篇文章: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 ››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政策方略
  • ››出让市场换来了技术进步?──对中...
  • ››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
  •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 ››城市化是“规划”不出来的
  • ››信息化: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
  • ››国际竞争的环境变迁与国有经济结构...
  • ››执行环保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 ››从战略高度看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
  •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