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发展战略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 【字体: 】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05 18:48:44   点击数:[]    

互相设卡。如在北京就有20多个工种禁止招收农民工,上海。深圳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导致了目前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集中在传统部门(当然这与农民本身的素质有一定的关系)。三是资本市场分割,最典型的就深圳和上海,因为两地各有一家股票交易所,因此两地的企业很是少有交叉上市的。在市场被严重分割的情况下,要想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绝无可能的。

    2、重复建设加剧,产业结构趋同,无序竞争加剧。地方保护主义大多是从本地利益出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组织生产,具有大的盲目性和局部性,难以避免地区间结构趋同。八十年代,一些低科技含量的机械厂充斥各个地区,尤以电视、电冰箱、VCD等家电产品为最。九十年代初期各地大办开发区,争相建立和引进汽车、程控交换机、冰箱、洗衣机等企业。九十年代末期又出现了建设所谓的VCD、DVD、“硅谷热”,而且每个省都想要创造自己的品牌,都想“大而全”、“小而全”。这不是创造多元互补的产业结构,而是导致了地区之间生产结构的相似性,资源浪费、恶性竞争、区域对立。市场的地区分割也导致价格体系的扭曲,诱导厂商过度投资,使本地的生产产量大量增加,出现产品过剩,同业撕杀更加严重。这种重复建设在地方歧视性财政扶持下,变得更加残酷和不可理喻,有些根本无市场规律可循。

    3、加剧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影响社会的稳定。由于目前我国形成了明显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块。三大块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经济竞争力、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方保护主义则会加剧这种差距。中西部地区进行地方保护主义占不了便宜,反而会加大这种差距。如果东中西差距进一步扩大,就会影响国家的稳定。

    4、易于形成诸侯经济,影响中央的权威。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发展其结果就是地方各自为政,以我为中心组织经济生产和销售,追求自给自足的独立体系,进而形成“封建”诸侯经济,影响中央的权威和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团结、稳定。

    5、官商利益共生结构更加稳定,腐败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地方保护主义的实质是行政权力违背市场规律对经济实施不当干预,这种不正当干预为行业不正之风提供了便利条件,是滋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温床。一方面,各地为中饱私囊,相互竞争,人为的“设租”。另一方面,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随机性、主观性和短期性,潜在的企业或者个人为了进入区域市场,不得不通过“寻租”来打开市场,从而导致交易费用增加和腐败行为增多。官商结构一体,又进一步加剧腐败问题。所以说地方保护主义对腐败问题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6、地方保护主义不利提高企业和地区的竞争力。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保护了落后。为什么要实施地方保护主义,其主要原因就是本地的企业、本地的产品不如其他地区,在其他地区的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不得不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政府的行政壁垒、技术壁垒和经济管制,封锁本地市场,使这些落后的企业在政府的庇护下混日子。因此,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是保护落后,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危机感。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在市场被分割、切块、切丝的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狭窄,规模经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受到了损害。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根据需求弹性理论和地区的资源秉赋,寻找本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和产业来组织生产,发挥区域优势。而地方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就修正了产品的价格,使企业和地区在战略发展的定位上,弄不清楚哪些产品是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品、朝阳产业。四是地方保护主义会受到WTO其他成员国的贸易指责,不利于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就是缔约国之间实行最惠国待遇,成员国不得对其他缔约国的商品、货物、服务进行歧视性待遇。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义务,如果地方政府对缔约国的商品、货物、服务像对待本国其他地区一样实行壁垒,将会使中央政府受到WTO其他成员国提出争端仲裁的危险。进而影响本国企业进入外国市场,参与全球经济竞争。

    7、地方保护主义往往与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相生相伴。在地方保护主义大旗下,许多地方对国家名文规定取消的小煤矿、小化肥、小纸厂等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企业听之任之,从而使地方生态平衡被破坏。为什么我国最近几年自然灾害一年比一年严重呢?北方的黄沙、干旱肆虐,南方的水患频繁,其根本原因就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虽然地方政府通过保护主义使污染环境企业生存下来,也可以为地方带来一点眼前的利益,但是却损害了整个社会,损害了全人类的福利,削弱了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8、社会总体福利受损。根据帕累托最优理论,只有在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社会福利总量实现最大化。但是地方政府对当地市场的保护、对外地商品的封锁所周到的市场分割,消费者蒙受的损失将超过本地生产者的收益。消费者将购买价格更高的本地产品。地方保护主义不仅使消费者剩余净减少,同时也导致生产者剩余净减少。从全国整体生产来讲,在地方保护主义下,生产者剩余的减少量一定要大于被保护企业的短期所获得的利益。 三、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根源

    地方保护主义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既是市场经济体制和分权制内在必然性,也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转轨的独特经济现象,还与我国经济制度的安排有直接的原因。

    (一)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理论根源

    1、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地方政府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它有自己的利益。从政府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每一个地方政府就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与其他地方博弈中,必定要追求本地区社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的独特利益性决定了每一个地方政府总是会本能地采取措施保护、推销本地的产品,资源配置向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方向倾斜。因为本地产品多销一点,本地的财政收入就多一点,就多一批工人就业,从地方角度来看值得。

    2、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对资源稀缺性的一种“利已”的自觉行为。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就是资源的稀缺性。地方保护主义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资源数量有限,在甲地使用了就不能在乙地使用。而资源是决定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个地区都会自觉不自觉限制本地的资金、人才外流,同时尽可能的把外地的资金、人才吸引进来。

    3、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供求规律的“本能”利用。在一定时期产品的需求是一个定量,而生产和供给从整体上来看,具有无限扩大之势。为了尽可能多的占有定量市场份额,每一个地区都会树起地方保护主义大旗,让本地产品占领本地市场,阻扰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

    4、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面临区域激烈竞争而不得已的“能动反映”。从政府经济学来看,每一个地方

    政府或者说每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市场的特殊经济主体,地区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会展开激烈的竞争,另外以政绩为提拔干部主要依据的作法又加剧了地区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各个省之间,或者在同一省的各个地区,或者同一个地区的各个县之间,在提拔干部时,总有一个名额限制,如果我能通过地方保护主义比你发展得更快,我就会比你先提拔。

    鉴于上分析,笔者认为只要是市场经济,只要各地区之间存在竞争,只要资源的有限性、需求的有限性存在,地方保护就不能彻底根治。当然笔者认为地方保护主义产生有着理论上的依据,并不是笔者认同或者赞成地方保护主义,为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城市化是“规划”不出来的

  • 下一篇文章: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 ››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政策方略
  • ››出让市场换来了技术进步?──对中...
  • ››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
  •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 ››城市化是“规划”不出来的
  • ››信息化: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
  • ››国际竞争的环境变迁与国有经济结构...
  • ››执行环保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 ››从战略高度看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
  •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