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发展战略
   1978年前后人力资源配置及效率比较研究      ★★★ 【字体: 】  
1978年前后人力资源配置及效率比较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05 18:44:45   点击数:[]    

774·411411·4
199719·150·030·949·923·726·44091·922566·112532·6
199818·649·332·149·823·526·74136·923264·613347·6
199917·649·433·050·123·026·94046·124698·714078·5
200016·450·233·450·022·527·54058·527705·315072·7
200115·251·133·650·022·327·74001·330133·315945·4

A为第一产业,B为第二产业,C为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员构成的总量均设为100,就业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为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3、1998、2001年卷整理。

上表的数字反映出:(1)2001年与1978年相比,仅就就业结构来说,由人均GDP低的农业向人均GDP高的二、三产业转移了20多个百分点,平均每年0·9个百分点,如果按照二、三产业人均GDP是第一产业的4倍估算,这种人力转移即可为每年的GDP总量带来2·7%的增长。(2)此表除了反映出人力资源在三个产业之间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成果外,还可以进一步说明前表的结果,这就是第一产业就业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二、三产业之比,在80年代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率先进行深刻改革的农村,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中长期受到压抑的人力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第二,说明第二、三产业虽然总量增长很快,但是由于大量进入的是乡镇企业和城市个体经济,生产规模和人均资本都不大,而国营企业改革相对滞后,呈现出第一产业推动二、三产业发展的奇特景观。9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改革所释放的能量趋于平静,而二、三产业则获得了改革所带来的动力,冗员大大减少,就业者效率提高很快,人均GDP与第一产业的差距又呈现出扩大趋势。同时,1997年以后,第一产业人均GDP还呈下降趋势,这也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人力资源的利用还有很大的余地(改革开放23年里,第一产业就业者比重虽然下降了20个百分点,但仍然高达50%,按照目前农业剩余1·5亿劳动力估算,至少还可下降20个百分点以上),如果政策措施得当,大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还会在未来20年里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注释

[1] 《
中国统计年鉴(1984)》,第487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
[2] 《中共中央关于解决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学生来源的指示》,1951年2月13日。
[3] 范围为县以上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中办事员以上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但不包括党委系统、群众团体系统、合作社系统、军事系统、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中等师范学校和中、小学。
[4] 转引自董志凯主编:《1949-1952年国民
经济分析》,第194-19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5] 《周恩来经济文选》,第116页,中央
文献出版社,1986。
[6] 人民日报社论:《在七年内基本上扫除全国青壮年文盲》,人民日报1955年12月6日。
[7] 《1955年全国职工人数构成与分布的概况》,《新华半月刊》1957年合订本第87-89页。
[8] 人民日报社论:《在七年内基本上扫除全国青壮年文盲》,人民日报1955年12月6日。
[9] 南进亮、薛进军:《1949—1999年中国人口和劳动力推算》,《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3期。
[10] 艾奇逊在1949年7月30日给杜鲁门的信和美国务院8月5日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中说,中国发生革命的原因是人口太多而资源非常有限,并断言新的政权也无法解决如此众多人口的“吃饭”
问题
[11] 南进亮、薛进军:《1949—1999年中国人口和劳动力推算》,《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3期。
[12] 国家统计局编:《奋进的四十年》,第470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
[13]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30页,人民出版社,1977。
[14] 马洪主编:《
现代中国经济事典》,第21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5] 国家统计局城调队:《中国城市四十年》,第296页,中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出版,1990。
[16] 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第23页,改革出版社,1997。


————————————————————
参考文献:
1、 许涤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 何光主编:《当代中国的劳动力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 冯兰瑞等:《论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
4、 费景汉、古斯塔夫·拉尼斯:《劳动剩余经济的
发展——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5、 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王询:《
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
7、 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改革出版社,1997。
8、 刘中一、邓鸿勋主编:《跨世纪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经济结构
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9、 曾培炎主编:《新中国经济50年》,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10、 张培刚主编:《发展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1、 顾建平、刘葆金:《中国经济的结构变动和就业增长》,《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12期。
12、 南进亮、薛进军:《1949—1999年中国人口和劳动力推算》,《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3期。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2002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4、 张忠法、崔传义:《中国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特点和经验》(来自网上)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东西互动

  • 下一篇文章: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1978年前后人力资源配置及效率比较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1978年前后人力资源配置及效率比较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 ››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政策方略
  • ››出让市场换来了技术进步?──对中...
  • ››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
  •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 ››城市化是“规划”不出来的
  • ››信息化: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
  • ››国际竞争的环境变迁与国有经济结构...
  • ››执行环保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 ››从战略高度看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
  • ››1978年前后人力资源配置及效率比较...
  • ››1978—1984年农村改革之中央、地方...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