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强化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本着优化资源配置,集聚优势生产力要素的原则,创建特色农产品基地。规划和重点建设肉类、粮油、蔬菜、果品和水海产品等农产品出口基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区域农业竞争力。 4.多种贸易方式互补战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实现三大“跨越”。一是可以摆脱上游产业对出口发展的束缚,实现出口商品规模、结构跨越式提升;二是可以利用加工贸易跨越贸易壁垒,同时,减轻人民币升值对以一般贸易为主出口发展模式的不利影响;三是可以通过引进高科技加工贸易,发挥高科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作用,进而提升整体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集聚水平,促进工业结构优化跨越式提高。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和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各归口管理部门对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 5.大力发展潜力行业,优化对外贸易主体结构。河北省上游工业中比较优势较高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行业外向度较高,在全国占据一定的出口份额。而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产业优势相对较高,主导技术成熟度高、规模经济性明显、但行业外向度较低,具有潜在竞争优势。因此,应重点发展“区位商”高、外向度低的潜力行业,培育对外贸易的增长点。应从“两头”抓起,一是要调整潜力行业内部的投资结构,限制低水平加工工业的投资增长,加快技术创新,构建高新技术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1]刘可.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3):21-25. [2]张焕祯,边雷,董常青.河北省对外开放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3-16. [3]王喜平.对外贸易对河北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13):112-114.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