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需要及时预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按以上论述,最大的措施就是设法使资源的供给量尽可能大,如果不能这样,那就要抑制需求特别是投机需求,减缓经济扩张的规模与速度。 这里所谓“资源供给不足”具有两方面意义,第一是生产所需‘原料性资源’的供给不足,这是引起产品价格上涨的基本原因;第二是价格不断上涨的产品使购买消费(它同样包括生产性消费)它的一方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资源’去购买,从而使产品的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上涨,转而下跌。显然,对于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当其价格上涨到相当程度后,谁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将市场“托市”在更高价格水平上,只好让价格往下泻,从而使无数投机者在价格下泻过程中遭受程度不同的亏损。这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生产原料供给充足,则产品价格将保持在较低水平,于是在产品销售时就不会耗费太多社会购买力资源;相反,如果生产原料相对于扩张了的生产能力来说供给不足,则必定引起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而上涨的价格必定要耗费过多社会购买力资源,从而使第一种资源的供给不足转化为第二种资源的供给不足。 这里所提出的这个以“投机”为关键环节的“经济周期”新理论,与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基德兰德(Finn E.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所提出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具有相当的吻合性。后者实际上也是从经济增长使资源供给遭遇瓶颈,导致物价上涨,最后这种上涨物价又必然走向下跌,来阐述经济周期的。“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高明则在于从一个新的视角证明了供给一方,特别是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周期的影响大于需求一方所产生的影响,即周期波动的根源在于供给。” 它认为,由于技术进步,致使投资迅速增加,从而带动整个经济迅速发展,引起经济繁荣,但它又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运行所需资源的供给不足,从而引起这些资源价格的上涨,然后又导致以这些资源为原料的产品价格上涨。“技术突破引起的投资热带动了整个经济繁荣,这时资源紧张会引起价格上升,价格上升就可以抑制过热的经济,使之恢复正常状态。市场机制的这种调节是反时的,经济不会大起大落。” 不过它似乎把这种价格波动所引起的经济波动看得简单了点,因为:价格上升并不一定可以抑制过热的经济,过热的经济也并不一定能够因此“恢复正常状态”。因为正常需求所引起的价格上涨会引来投机活动,而这种投机行为则是随价格上涨的剧烈程度而加剧的。最后,不断加剧的投机将社会可用资源全部卷进来,当这些资源耗尽后,上涨的价格又掉头向下,下跌的价格使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亏损累累,社会经济遭受巨大伤害。因此,事情并非简单到“当这次新技术突破引起的投资热过去之后,经济又趋于平静” 这种“恢复平静”的状态,它是一种萧条的经济危机。不过这个“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稳定价格”的主张却是精辟之见!因为价格稳定就可以防止投机现象的出现,就可以使市场经济平稳运行。 除了这个经济周期理论外,所谓“乘数---加速数原理”的经济周期理论也包含着类似的思想。“根据该原理,产出的快速增长刺激了投资,大规模的投资反过来刺激产出增长得更多。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潜在经济能力完全被用尽。在这一饱和点上经济增长率开始放慢,放慢的增长反过来又减少投资和存货,这将使经济进入衰退直至到达谷底。” 这里强调快速增长与投资增加的互相加强的作用,这种作用最终会遭遇有限经济资源的瓶颈,通过价格的涨落,这种资源供给瓶颈最终导致经济衰退与危机。 总之,只要我们了解到市场经济波动性的“投机”原由,就可以更有效地掌握与驾驭市场经济的运行,使我们更好地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发展社会经济,满足社会民众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