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资询。保健品多用此方式。优点是服务比较系统,缺点是大多没有实现企业化,效益较低,难以发展。第三种是报刊信息。光明日报、科学画报等报刊新近就专辟了电脑知识栏目。其优点是信息量大,缺点是内容过于散乱,用户使用不太方便。第四种是企业化的专门培训。目前这类企业发展很快,最典型的是汽车驾校。它具有服务系统化、经营效益高、易于产业化的优势,弥补了上述三种方式的不足,应是一个发展方向;目前其主要问题,是尚处于发展初期,行为很不确定,一些企业由于利益趋动,或去转而推销产品,或去专靠发“资格 证书”牟利。 总结上述,今后消费技术的发展,应当走企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路子,并通过政府的推动、引导乃至示范,形成气侯,发展壮大。主要的思路是: ⒈ 培育主体 ⑴采取措施鼓励消费技术服务企业的建立,尽可能简化对这类企业的审批,主要是审查从业人员技术资格,而不要过份苛求其资产数量。考虑到这类企业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可以免征所得税若干年。 ⑵指导消费技术服务企业,通过设备租赁、外聘人员、发展合作制途径,筹集资金,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 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一些自愿从事这类工作的机关人员,利用机关的闲置设备和房屋、场地等,举办一些示范性的消费技术服务企业,不仅可以进行引导,还能从中摸索政策措施。 ⒉ 开拓市场 ⑴通过宣传介绍,鼓励生产新兴消费品的企业,将其在省内外的一些售后服务机构,发展为消费技术服务企业。还要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加入到这一新兴行业中来。 ⑵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促进消费技术企业组织起行业协会,改善其自我发展的外部条件;同时引导消费者协会关注消费技术问题,强化这类企业的自律意识,自动解决好技术有效性、标准化和伦理无害性的评价问题。 ⑶在技术市场的发展初期,政府可以组建少量示范性有形市场,以利于打开局面。 ⒊ 政策指导 ⑴将发展消费技术纳入政府产业政策,制定相应的导向政策。 ⑵加强对技术的有效性、标准化和伦理无害性的法律法规管理,对于企业使用的教材和软件等要进行审查。 ⑶政府可以主办一些指导性刊物,进行信息指导。 ⑷借鉴国外在中、小学中进行消费技能教育的经验,在不增加学校和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摸索在学校进行消费技术教育的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