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我国目前面临的两个最大的问题是:银行坏账问题和就业问题。如果照搬传统的经济理论,搞政府投资那一套,势必导致银行坏账急剧增长,银行受不了。但是,如果没有一些积极的政策措施,就业问题就无法解决。就业问题解决不了,两极分化的问题、内需不足的问题,等等问题一个接一个,都无法解决。
搞政府投资的那一套,之所以无法有效扩大内需、无法解决就业,其技术原因在于投资转化为工资的比例太小(“总乘数”太小),而工资的多少是衡量人民福利的重要查考依据。工资低,在于我们受主流经济学家的“低工资优势”的误导,工资低、内需低,内需低、就业少,就业少、内需低,恶性循环。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彻底淡出。
第四代领导人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纠正我们过去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科学,使经济发展更加贴近普通老百姓,让全社会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积极的福利政策”应当是目前的首选。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即将登场的“福利政策”,比方说对教育产业化和医疗改革的反思和讨论,就是在为“积极的福利政策”登场制造舆论。本人早在2002年就提出“以积极的福利政策替代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政策建议。
美国在经历了自由主义制造的30年代大危机后,由罗斯福实行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新政”,实践了凯恩斯的理论。当时美国的人均收入和我们现在不相上下,也就是1000美元左右。我认为,对应于美国的这段历史已经由第三代领导人完成,他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学习美国的肯尼迪和约翰逊,搞社会福利,以社会福利消化产能过剩,以消化产能过剩刺激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为更多的社会福利创造物质基础。肯尼迪和约翰逊的60年代,是美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年代。
以上意见完全是照搬照套美国发展的经验。但是,即使这样照搬照套,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也会弄得错漏百出。比方说,前几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吴敬琏就立刻跨越了美国的60年代这段历史,跳到70年代,搬出里根施行的“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其结果是,本来就已经出现了需求不足,削减社会福利给内需以致命打击,雪上加霜。汤敏为了降服“笼中虎”,提出教育产业化,算计老百姓的几个养命钱。还有学者提出中国会发生“滞胀”——本来内需不足,怎么会出现“滞胀”?纯粹是搬错了、瞎搬。虽然货币供应量急剧增长,但没有形成实际购买力,就不会增加需求,就不会“滞胀”。 因此,即使是照搬美国的经验,也要有点水平,不能瞎搬一通,把坏的搬进来,把好的过滤掉。
搞“积极的福利政策”,需要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如果僵化地坚持西方经济学的那一套货币理论,就要仍然以财政赤字作为“福利政策”的资金来源,这样做短期内问题不大。因为实行“福利政策”的资金利用率要比实行以投资为主的“财政政策”高得多。因此,可以用比较少的财政赤字办一些让老百姓受益很大的事情,迅速缓解社会矛盾。但是,长期来看,财政赤字的额度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彻底改革货币制度,实现按人发钱,以“人民赤字”替代“财政赤字”。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搞社会福利要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以后才能实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不解决目前存在的产能过剩,生产力就不会向前发展,只有用福利政策消化了产能过剩,生产力才会继续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