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能够促进资金的使用者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样,按资本贡献分配的存在就会促使各种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尤其是民间投资(具体形式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增加,使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源被重新及时地吸纳,同时使在业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源得以有效地利用,这样,所有的劳动力资源都得以充分、及时、有效地利用,并且物化为社会财富;进而增加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的总量。由于失业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源被资金充分及时地加以吸纳,以及就业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源被有效地加以利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作用范围也必将随之而扩大,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同时随之增加。因此,按资本贡献分配能够通过促进资金的筹集与有效利用而扩大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作用范围,使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收人都得以增加,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四、按资本贡献分配收入的存在与增加是共同富裕的重要表现形式
共同富裕的实现,表现为社会全体成员在解决生计问题之后,在物质财富方面得以整体提高。在这里,这种物质财富的整体提高表现为劳动收入特别是生计剩余的增加,即共同富裕以生计剩余的存在与增加作为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随着各种资源被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财富与个人财富必然随之而增加,个人收入中生计剩余部分所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社会成员将在不同程度上越来越富裕。如果全体社会成员都拥有生计剩余甚至是这种剩余的持续增加,那么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共同富裕就实现了。在一般情况下,生计剩余的拥有者出于使这部分收入保值与增值的目的,必然进行储蓄或投资。在这个保值增值的过程中,生计剩余的拥有者会取得利息、股息、红利、转让财产净收入等间接投资收入和直接投资的经营利润中由于资本所有权而取得的利润等收入。这些收入是生计剩余的拥有者基于对这种剩余的所有权而取得的按资本贡献分配收入。这样,生计剩余的存在及其保值与增值就为按资本贡献分配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与必然性。所以,共同富裕的实现也就是全体社会成员收入中生计剩余的存在与增加,从而导致收人中的按资本贡献分配收入的增加。于是,共同富裕的表现形式就由全体社会成员收人中生计剩余的存在与增加转化为全体社会成员收入中按资本贡献分配所得的存在与增加。
总之,在我国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力发展各种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按资本贡献分配的作用促进劳动力资源充分及时有效的利用,增加全体居民的劳动收入,从而增加生计剩余与按资本贡献分配收入,最终使全体社会成员均处于富裕状态,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共同富裕。
[1] [美].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 蒋南平《“共同富裕”新探》,《理论与改革》1994,(12)31-33。
[3]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第215页。
[5]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杜,1975 年版,第一卷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