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产权的涵义非常广泛,基本包含了以所有权为主的、以及其派生出来的一切权力。同时,产权又被上升为一种规则,一种权力的运用、交易、侵害和权力利益的分配的规则。产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使人们能够对未来的交易产生合理的预期。同时,也就为现在的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努力的预期奠定了基础。科斯最先提出的著名的科斯定理即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产权的界定与资源配置的效率无关。这也就为科斯提出产权的作用提供了依据,因为现实中的交易成本不为零。因此,如何界定产权即成为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主要话题。 后来,对产权理论的讨论更加广泛,有规范的科斯定理和波斯纳定理。但基本意思还是为了说明产权如何界定,规范的科斯定理提出通过法律明晰产权消除私人协议的障碍。波斯纳定理提出把权利给最珍惜他们的人。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产权的范围和意义。 产权的发展是在处理所有权的侵害、使用等方面的基础上开始的,具有所有权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所有权侵害的损失或使用的利益。因为现实中没有任何贤成的对这些问题的规定。这样,就必须由私下的或者法定的协议来解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外部性问题出现。比如,上游工厂排放废水对下游水的污染,这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重新界定产权才能解决。 产权是在不改变所有权私有的前提下来论述产权中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方法,在这一点上,它也就只考虑产权的规定怎样更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怎样更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种中庸的解决方法是在追求最低的交易成本但不是最高的资源配置。因为,我们无法了解所有权变更后,新的产权下不存在交易成本情况下的资源配置效率。 马克思论述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时,提到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最主要方面。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和现在的产权关系对比来看,即所有权决定了产权的各个环节的制定,因此,产权的制定不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或者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是为所有权的占有者提供更大的优势,使因为具有所有权而所得到的利益实现最大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如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产品的分配。特别可以联系起来的即为人们在制定产权中的地位和凭借所有权而剥削没有所有权阶级的利益的行为。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真正所谓的产权制定的目的不在于产权界定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是为了使由于占有所有权而得到的利益上升到被法律和公认的地位。因此,即禁止了其它利益主体对所有权利益者带来的利益的损害。在鲁宾逊的世界里,产权是不起作用的。 斯蒂格利茨通过自己运用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说明产权界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公有产权一样会有效率。而且私有产权下严重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和其它由于所有权和其派生权力的分析而造成的交易成本非常大。产权界定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也是后验的,这样,我们就不能判断是否产权界定的重要性。科斯在解释科斯定理时,运用了羊吃粮食的模型来说明在没有交易成本情况下,产权的界定与资源配置没有关系,但是在这种情况是在假定生产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在生产收益受产权影响的情况下,产权界定即使没有交易成本也应该是一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