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数学 → 九年级数学教案 |
|
||||||||||||||||||||||||||||||||||||||||||||||||||||||||||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6 05:45:24 点击数:[] ![]() |
||||||||||||||||||||||||||||||||||||||||||||||||||||||||||
教学设计示例1 课题: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 2、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 3、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知识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创新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谈话、探究式 教学过程: 1、列表、描点画出函数 例:画出函数 解:列两个表
分别描点画图
2、根据图象发现问题,由学生探索出新知识. 提问:你能从图象中发现抛物线是哪些性质?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何异同? (1)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关于y轴对称.这一点可以从刚才的列表中可以看出, (2)从图中可以看出,x可取x轴上的任意一点,而y对应的是大于、等于零的数.即抛物线有最低点(0,0).这一点可以从解析式中得到很好的解释, 任意实数. (3)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抛物线不同于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而抛物线是曲线,有一个拐弯,函数的图象都在最低点拐了一个弯.这样它们的性质几发生了变化.在y轴的左侧,从左向右呈下坡趋势,即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y轴的右侧,从左向右,呈上坡趋势,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一变化趋势也可以从列表中看出. (4)这两个图象除以上相同之处外,还有不同的地方.如: 3、画出函数 我们看例2 例2、画出函数 解:列表:
描点画图:
4、从函数图象入手,再次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 (1)与刚才两个图象不同的是, (2)此图象仍然是关于y轴对称的 (3)在y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y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得出一般的规律 一般地,抛物线 6、小结:这一节课,从始至中都是结合图象观察、归纳总结出二次函数 7、作业:习题13.6A组1、2B组1、2 课题:二次函数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知道二次函数的意义;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能力; 2.向学生进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几个特殊的二次函数的讲解,向学生进行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美,曲线的平滑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采用引导发现法,观察法,讲解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知道二次函数解析式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意义及二次函数 2.教学难点:正确画出二次函数 3.教学疑点:(1) 4.解决办法:(1)关于二次函数的定义,关键要注意:自变量的最高次数定义,二次项系数 四、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实验问题:(出示幻灯) 1.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为S,你能否写出S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这个问题由学生举手回答,可找层次较低的学生完成,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然后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留用。 2.已知一个矩形场地的周长是60,一边长为l,请你写出这个矩形场地的面积S与这条边长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13.2中的例1,可由学生得出结论,若学生给出的是 提问:比较 用这个问题,引出二次函数,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加以总结,板书: 一般地,如果 提问:1.上述概念中的a为什么不能是0? 2.对于二次函数 3.由问题1和2,你能否总结: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关键看什么? 由这三个问题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意义的理解,也同时给出了二次函数的三个特例: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与我们所学过的什么知识相类似? 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能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初步搭上联系即可,为以后的教学 做好铺垫. 练习一:P108中1、2 口答,注意第1题要让学生说明不是二次函数的原因 提问:根据我们所学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条直线,那么二次函数的图像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必回答,教师也不用给出答案. 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都最好由最简单的入手,根据刚才对二次函数的介绍,你认为最简单的二次函数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自然过渡到要先研究 究问题要由简到繁的基本方法. 所以第三个问题是,由我们学习的画函数的图像方法与步骤,我们应怎样画二次函数 可由学生先回答画函数图像的三个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然后分步骤来研究这个图像的方法. (1)列表:①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②要画这个图,你认为x取整数还是取其他数较好? ③看 学生可能有多种答法,引导学生回答:当x取互为相反数时, ④若选7个点画图,你准备怎样选? 通过这4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很顺利地想到为什么要先取书上给出的这7个点,而且也使 学生初步学会画二次函数图像时选点的技巧. (2)描点:①在画坐标系时x轴的正、负半铀和y轴的正、负半轴是否都要画一样的长? ②怎样画就可以了呢? 答:x轴的正、负半轴画的一样长,y的正半轴画的较长,负半轴画的较短就可以. 通过这两个问题可培养学生的作图技巧. (2)连线:①观察这7个点的位置,它们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②我们应怎样连接这7个点? 让学生先连一次试试,然后教师演示。关于原点附近的变化趋势,最好能用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或看书也可以. 注意:我们所画的只是近似图像.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这个函数图像提问: 1.函数 答:是轴对称图形. 2.你是怎样判断函数 这个问题,按不同的层次,有三种得出方法:(1)观察图;(2)看列表;(3)直接根据解析式,看学生层次定讲解的深度. 学生回答完上面的问题之后就可指出:函数 在此处,可大致解释一下抛物线是由物理中的问题而来的,不要深讲。 再结合图像指出:抛物线 关于抛物线的顶点,可按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解释: 从图像上直观得到:抛物线 (二)总结、扩展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1.你能否说清二次函数的意义? 注意总结:(1)函数解析式关于自变量是整式;(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2.二次函数 五、布置作业 教材P114 1、2、3 六、板书设计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