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页的例2,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准备复习用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例2的统计表以及未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十五第5题已画好坐标轴而未画直条的统计图的胶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幸福小学五年级有3个班,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如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幸福小学五年级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统计图 40 40 1998年1月制 35 30 26 25 20 18 20 16 15 10 5 0 数学小组 语文小组 美术小组 音乐小组 体充小组
教师出示幸福小学五年级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后,让学生先观察,根据表和图列出数据的情况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归纳出以下五个问题: (1)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多?是多少人? (2)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少?是多少人? (3)体育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人数的多少倍? (4)平均每个课外小组有多少人? (5)平均每个班参加课外小组的有多少人? 然后,教师指名回答以上五个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的统计表,并提问:例2的统计表与例1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例l的统计表只有降水量一种数据.例2是复式统计表,是分性别、车间统计的人数。) 教师又问:要画例2的条形统计图时,哪些地方与例l相同?哪些地方与例1不同?(跟例l的相同处是降水量和男工、女工的人数都是用直条来表示,不同处是,每年的降水量只要用一个直条来表示。而每个车间的男、女工人数要各用一个直条来 表示。) 教师问:它们之间怎样来区分?(表示男工和女工人数的直条可以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或线条来表示。) 教师说明制图的方法: (1)画出水平射线和垂直射线,垂直射线上表示人数,水平射线上表示车间。在两条射线上分别画上适当的刻度(见下图)。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第三车间 (2)在水平射线上画直条,如在第一车间部分,左边画出表示男工80人的直条(画有斜线)。右边画出表示女工30人的直条。其它两个车间的直条画法相同(见下页图)。(出示条形统计图时可以先把第三车间部分遮住,学生画完后再揭开。) 教师让学生仿照第一、第二车间直条的画法,在书上画出第三车间的两个直条。 学生画图时,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画法是否正确,长度是否准确。学生画完后,教师揭开黑板上条形统计图中遮住的部分,让学生核对。 (3)引导学生画图分析。 教师提问: ①男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的是哪个车间?(男工人数最多的是第三车间,有13;人;最少的是第一车间,有80人。) ②女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的是哪个车间?(女工人数最多的是第二车间,有135人;最少的是第一车间,有30人。) ③从统计图中怎样找出哪个车间的人数最多?哪个车间的人数最少?(第二车间表示男女工人数的直条之和大于其它车间,所以第二车间的人数最多。第一车间,表示男女工人数的直条之和小于其它车间,所以第一车间的人数最少。) (4)教师让学生简要复述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 前进机床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图 单位;人 年 月制 男 工 女工 140 135 135 120 110 100 80 80 80 60 40 30 20 0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第三车间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五的第5题。 先让学生读统计表内的数据,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8页上的统计图, 提问: (1)水平射线表示什么?为什么在它的上面有三组分成两段的部分?(水平射线表示年份,每年应有表示小麦与棉花产量的位置,因为要表示1995年、1996年、1997年,三年的小麦和棉花的产量,所以要有三组分成两段的部分。) (2)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什么?它上面画出的每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千克?(垂直射线表示小麦和棉花的产量,每个单位长度表示500千克。) 教师让学生在教科书第68页上画出表示小麦、棉花产量的直条。同时,让两名学生在胶片上画。教师巡视时,注意学生画法是否正确,长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画好后,将画在胶片的统计图公布于众,供大家订正。 四、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上的内容。 2,做练习十五的第6,8题。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