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对较大的数做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方格纸、收集的数据。 【课时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016~10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以及复式统计图的优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自己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都了解自己的体重吗? 老师想了解一下我们班15KG以下,16~20KG,21~25KG,26~30KG,30KG以上各有几人,怎么解决? 二、探究新知。 如果想知道你们现在的体重比一年级时啬了多少,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该怎么解决? 小组合作,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案。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没填数据) 同桌讨论怎么填这张表。试一试。 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你能从这张复式统计表中发现什么? 三、巩固深化。 分别统计我们班男女生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 四、总结评价。 说说自己的收获。你认为自己这一节课学得好吗? 五、开放题。 收集我国1980年和2003年城乡的人均收入,并制成统计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9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P109的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油田的红绿灯处车辆川流不息,那么我们想知道2分钟能有多少小汽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这些数量?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各自的统计方法。 二、新授。 给每一个小组发记录单。 播放动画。 出示结果。 小汽车50辆、面包车30辆、客车25辆、货车10辆 小组讨论并制作统计图。 比较各小组的统计图,看看哪组的美观大方。 统一制作的方法。 看图分析。 你从图上知道什么? 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为什么? 三、巩固。 P111做一做。 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四、总结。 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开放题。 统计一下我们学校各年级的,并制成统计图。 第九单元 【教学内容】找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课时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115-116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点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能力点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德育点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请4名学生上台表演:1号 2号 3号 4号 2号 3号 4号 1号 3号 4号 1号 2号 4号 3号 2号 1号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象刚才这样的有规律的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二、主动探究: 1、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么布置的呢?(出示主题图) 学生分小组讨论,图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汇报交流。 2、你能设计出象这样有规律的图案吗?(学生自主选材设计) 学生汇报交流。 学情预测:(1)文字形 (2)图案形 (3)字母形 3、根据下面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三、巩固应用 1、做课本116页做一做。 学生先尝试设计,然后汇报交流。 2、做课本117页第1题。 3、学生先自己独立做,然后说说它的规律是什么? 四、开放练习。 做课本117页第2题。 学生先观察,然后小组议一议时间有什么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116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活动使学生逐步体验、发现事物中隐含着简单的排列规律。 2、在猜想、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活动使学生逐步体验、发现事物中隐含着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许多图形也是有规律的。同学们,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 二、主动探究: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相差数字之间的数字是1、2、3、4、 3、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4、你能依照例2的规律自己创造一些规律吗?可以在本子上画一画。 展示自己创造的规律。 5、你能自己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考大家吗? 同桌互出一道题,然后互做。 三巩固应用。 1、做课本116页做一做。 学生先自己试做,然后交流。 2、做课本117页第3题。 学生先交流想法,再填在课本上 四、开放练习。 你能找出下列数的排列规律吗? 1 1 2 3 5 8 ( ) 21 96 ( ) 24 12 6 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1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通过多种练习能较快的发现数字间的规律。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多种练习能较快的发现数字间的规律。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找规律填数 1、 2 4 6 10 4 8 16 20 2、2 3 5 8 12 17 ( ) 3、下面的图中,哪一个应填在"?"处。 □ △ ○ △ ○ □ ○ □ ? 二、指导练习 1、课本118页第4题。 学生先说图意,根据图示找出规律,然后填写。 2、课本118页第5题。 指导学生根据图示找出规律,然后在图上画出来。 3、课本118页第6题。 指导学生说出计数器上的数各是多少,有什么规律?然后按规律接着画。 三、开放练习 1、 ○ ○ ○ ○ ○ ○○ ○ ○ ○ ○ ○○ ○ ○ ○○ ○ ○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