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数学 → 一年级数学教案 |
|
|||||
2.5.1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9:01:21 点击数:[] ![]() |
|||||
教学内容:第二册教材46、47、48页“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同伴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设计意图: 《认识人民币》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味“十进制”。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确使用人民币是现实生活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按照人民币的票面面值点清钱数,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应把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乘除法做基础,进行单位换算要靠抽象的推理来完成.为此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习、观察等诸多能力。 2、通过书包的价格,超市买东西,换钱这三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3、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主动探究1元=10角。 4、适时渗透思品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学具(真币、模拟人民币)、小黑板、储蓄罐。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观察超市购物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通过学生说一说, 认一认, 试一试等活动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如:说一说同桌间互相说说用一元钱能做什么?10元呢,100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一认: 互相说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体会1元=10角,使学生对如何辨识人民币有了自己的方法,初步体会到了人民币间的进率。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试一试: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购物找零练习,练习币值的简单相加,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元=10角、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 初次感受到同一单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的灵活性。 3、知识小结,拓展应用. 在找零练习后设计了买东西的环节,让学生根据图上的物品,自由购物,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多面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将拓展人民币相关知识作为弹性内容,主要由课件演示和教师讲解,意在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认识元币,分币 3找零计算 4买东西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