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2)..      ★★★ 【字体: 】  
寡人之于国也(2)..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6:06:36   点击数:[]    


管 帅 中 学 教 学 案
第  章(课)   节  2课时  备课时间  2003年11月16日
课题 寡人之于国也(2)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 教学重点:1、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课文
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教学难点: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
解决办法:1、学生自学质疑、讨论答疑
2、对课文第三部分阐述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正确理解。这部分实际上是孟子“仁政”内容的具体化。
3、对孟子及《孟子》一书的了解。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 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新。
2.、析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
3、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意义。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答疑
教师诱导讲析用时 10分钟 学生思考活动练习用时 30分钟
教师诱导讲析 学生思考活动练习
一、复述前三段内容,抽查翻译情况。
二、分析解读四五段:
1、请同学们讨论解决下列词语的意思























2.  孟子认为实现“王道”首先应做到什么?

师小结:本段孟子向梁惠王描述实现王道的景象。
三.     分析解读第六段。
1.“树之以桑”中的“树”是何用法?

2、请同学们讨论解决下列词语的意思








3.“七十者衣帛食肉”中“衣”“食”是什么用法?


4.“然而不王者”中“然而”的古今意义是否相同?“王”又当何以解?

5.“未之有也”有什么句式特点?


6.孟子所描述的政策是什么政策?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一理想?


师小结:本段写孟子向梁惠王提出“仁政”的方针路线,他认为只有实行了“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四.     分析解读第七段。
1、 段中的“检”“涂”“发”各作什么解释?


2、“非我也,岁也”是什么句式?


3、请同学们理解“兵”的意思:






4.    “王无罪岁”中“罪”是什么用法?

5.     “斯天下之民至焉”中“斯”与“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意思是否相同?
师小结:孟子用类比的手法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现象。
五、教师进行指点,或预先点译难句。


六.   讨论: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今有何值得借鉴之处?
提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公民的道德素质的建设。
七.  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提疑:民不加多
                 1.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阐述
孟子  答疑   2.使“民加多”的措施
   
            结论——保民而王  一、学生翻译、背诵
二、1、 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     无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同“毋”,不要的意思
B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不,没有
C地无四方,民无异闻  不论,不分
②     胜
A谷不可胜食也  尽,完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胜,取胜
C予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
D数石之重,中人弗胜  承担,承受
E自古邪不胜正  超过
③     数
A数罟不入洿池  密
B数口之家,再以无饥矣  几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屡次
D愿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
E数不胜数  计算

2、答:使老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安定。


三、
1、答:“树”是名词用做动词,种植。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
A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介词
B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照
C以五十步笑百步  因为
D王好战,请以战喻  用
E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来,表目的
F田家候之,以兴农事  根据
G固以怪之矣   通“已”,已经

3、答:名词作动词,分别是穿、吃的意思。

4、答:“然而”的意思是“这样却”,不同于现代汉语;“王”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称王。

5、答:是宾语前置句式,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6、答:“仁政”;这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再发展,是“仁爱”思想的政治化,其实施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现实性的。



四、
1、答:“检”是约束的意思;“涂”是通假字,同“途”,道路;“发”是发放的意思。

2、答:判断句式,“也”表判断。

3、下列各句中的“兵”各是什么用法?
A非我也,兵也  武器
B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用  军队
C五万兵难卒合  兵士
D穷兵黩武  兵力
4、答:“罪”是名词作动词,归罪。

5、答:这里是“则”“那么”的意思;后者是“这”,代词。


五. 朗读课文四至七段,然后自译这四段文言

六、生讨论后回答:



七、
1.       完成课后练习,并当堂讨论订正。
2.       完成《黄冈考典》配套练习。

[1]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荆轲刺秦王

  • 下一篇文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寡人之于国也(2)..”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寡人之于国也(2)..”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
  •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
  • ››我的呼吁.
  • ››《阿Q正传》教案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
  •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
  • ››触龙说赵太后..
  •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
  • ››《明湖居听书》..
  • ››语文教案-阿Q正传
  •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 ››寡人之于国也(2)..
  • ››寡人之于国也..
  •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师中心稿)...
  • ››寡人之于国也[附全文翻译]
  • ››寡人之于国也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