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      ★★★ 【字体: 】  
寡人之于国也..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6:04:36   点击数:[]    


管 帅 中 学 教 学 案
第  章(课)   节  1课时  备课时间  2003年11月16日
课题 寡人之于国也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 教学重点:1、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课文
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教学难点: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
解决办法:1、学生自学质疑、讨论答疑
2、对课文第三部分阐述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正确理解。这部分实际上是孟子“仁政”内容的具体化。
3、对孟子及《孟子》一书的了解。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 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新。
2.、析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
3、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意义。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答疑
教师诱导讲析用时 10分钟 学生思考活动练习用时 30分钟
教师诱导讲析 学生思考活动练习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孔子的“文德服人”的治国原则,了解了儒家的“仁爱”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了解一下孟子的“仁政”思想,看看孟子对儒家思想做了哪些发展
二、指导学生自读预习:
(指导学生自主完成。)
一、学生进行《孟子》介绍:
孟轲(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邹人,名轲,字子舆,孔子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儒家大师。《孟子》是一部记录孟轲思想及其言行的书。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与孔孟合称“孔孟”。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
二、学生自读预习:
1、 自读正音:
数罟(gu)洿池(wu)鱼鳖(bie)河豚(tun)狗彘(zhi)庠序(xiang)







三、分析课文第一段:
1.“寡人之于国也”中“之”和“于”是什么用法?

2.“尽心焉耳矣”中“焉耳矣”是什么用法?

3.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和用法。
①       凶
A河内凶  
B凶多吉少  
C汉初匈奴凶黠  
D甫闻凶讯  
E缉拿元凶  
②       加
A邻国之民不加少  
B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C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D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E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 梁惠王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师小结:本段写梁惠王把自己的治国之道与“邻国之政”进行比较,说明自己的治国措施和“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四、分析解读二三段。
1.“填然鼓之”中“鼓”是什么用法?我们曾在哪一篇文章中学过这种用法?
孝悌(ti)饿莩(piao)
2、 朗读课文,注意断句。
①上\\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③ 斯\\天下之民\\至焉
三、分析课文第一段:
答:“之”是助词,无意义(另有一种解释:“这样”,亦通);于”是对于的意思。
答:“焉耳矣”三个语气助词连用,加强语气。


庄稼收成不好
不吉利的事
凶恶,残暴
不幸,多指丧事
杀人的人


更加
施加
放上
增加
夸大

答:采用移民移粟的措施。





四、分析解读二三段。
答:“鼓”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鼓。《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用法与此相同。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A或百步而后止  有的人
B天之行,或日或雨  有时
C莫之或止  表示不定
D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许

A直不百步耳  只不过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与“曲”相对
C理直气壮  正确
D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值”
E直上载公子上座  径直
3.孟子为什么要以打仗来说明治国之道?

师小结:这两段写孟子以打仗为例引导梁惠王认识自己治国政策的错误。
五、教师加以指点学生自主翻译前三段。
六、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前三段。
请生解析:












答:因为梁惠王喜欢打仗——“好战”。


五、学生自主翻译前三段。
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孟子有关常识:《孟子》是一部记录孟轲思想及其言行的书。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与孔孟合称“孔孟”。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
重点文言词语:凶、加、或、直

[1]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及译文

  • 下一篇文章:一次探究性学习的尝试—《孔雀东南飞》教学札记教案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寡人之于国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寡人之于国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
  •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
  • ››我的呼吁.
  • ››《阿Q正传》教案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
  •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
  • ››触龙说赵太后..
  •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
  • ››《明湖居听书》..
  • ››语文教案-阿Q正传
  •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 ››寡人之于国也(2)..
  • ››寡人之于国也..
  •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师中心稿)...
  • ››寡人之于国也[附全文翻译]
  • ››寡人之于国也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