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诗词鉴赏      ★★★ 【字体: 】  
语文教案-诗词鉴赏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5:31:51   点击数:[]    

名诗鉴赏

   .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 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这次流放途中。)

  1. “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字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春花鸟作边愁”,诗人用花鸟反衬“愁”之深重。杜甫《春望》中也有一联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这联,简要评析反衬艺术的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一段话谈谈:“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慨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紫薇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1. “桃李无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人笔下紫薇花的特点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宋代诗人梅尧臣认为三、四两句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你回答:

  1. 这两句诗是如何“状难写之景”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两句诗传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 . 1. 两者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 前者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局聚集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后者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3. 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二 . 1. 今日的悲,使人不由得追溯起昔日的欢乐;回忆往日的欢乐,更反衬了今日处境之可悲。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花鸟这些平时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感时”、“恨别”之情,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3. 抒写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及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愤懑。

  三 . 1. 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及花期之长。

  2. 清新俏丽,独占秋光。

  四 . 1. 因为是写早行,诗人选取了早晨最有代表性的、最具典型意义的事物,呈现在读者眼前。

  2. 对羁旅的愁思,对故乡的思念,对早行的悲苦。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胡同文化》多媒体教学

  • 下一篇文章:《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语文教案-诗词鉴赏”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语文教案-诗词鉴赏”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
  •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
  • ››我的呼吁.
  • ››《阿Q正传》教案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
  •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
  • ››触龙说赵太后..
  •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
  • ››《明湖居听书》..
  • ››语文教案-阿Q正传
  • ››语文教案-驿路梨花说课教案
  • ››语文教案-《观察手》教学案例
  • ››语文教案-11《葡萄沟》教学案例
  • ››语文教案-《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
  • ››语文教案-《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 ››语文教案-《拣麦穗》第一课时课堂...
  • ››语文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
  • ››语文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 课堂实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