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胡同文化》多媒体教学      ★★★ 【字体: 】  
《胡同文化》多媒体教学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5:31:49   点击数:[]    



创新教育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学科教育,而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的价值追求。创新教育需要一种与之相应的教材,更需要有创新理念的教者,还要辅之以现代教育技术。这条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只有密切配合,才能使创新教学得以实施。为此,我们制作了CAI课件来辅助《胡同文化》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

用课件展示三个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2.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正确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学习京派语言。

3.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用关键词概括文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为自读课文,单元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教师放手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和局部的联系上反复思考,要求学生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领会作者对北京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

三、多媒体设计

教者使用一完整的CAI课件,教学过程贯穿其中,融动画、文字、图画、音乐为一体,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构成了如行云流水般美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课件片头。课件片头是一幅美丽的动画文件: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衬在繁星满天的背景下,随着眼睛的光芒放射出具有立体效果的“语文多媒体教学”七个字,伴着轻柔的音乐,一尊“思想者”的雕塑在界面上缓缓旋转,开篇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学生耳目一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进入教学。

1.导入

课件显示——北京天安门图片,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以北京为中心展开联想。

教师:“去北京是很多人的梦想,一提到北京,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故宫、长城、颐和园┅┅”

学生:“想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学生:“2008年奥运会可能在北京举行,我们一定要多得金牌。”

学生:“想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看看。”

教师:“也许很多同学想不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先展示一幅北京胡同的图片,再变为四幅胡同、四合院图片,使学生对此有直观感觉,利于学生把握胡同特点。

教师:“我们研究胡同是为了研究胡同人的思想意识,也就是本课的胡同文化。”

由一北京胡同的图片动态展示由远至近的标题“胡同文化”。

 



 

           

 

 

 

 


 

 

 


 

 

 

 

 

 

 

 

            (本图取中间一图片离开、四财四幅进入瞬间)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布置三道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课文。

课件展示三个问题:

①理清思想; ②概括要点; ③语言特点

学生思考10分钟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逐一解决,最后用课件展示答案纲要,此答案突出用关键词概括课文这一知识目标,便于学生梳理记忆。

①理清思路

胡同——胡同文化——胡同衰落

②概括要点

③语言特点

朴素   幽默   典雅(京味)

接着提问题及要求:

①如何评价胡同文化的内涵?

②让学生就后三段“胡同的衰落”提出问题。

3.迁移练习

为强化学生用关键词概括文章的能力,引导其课外阅读《长城》一课,课件先展示几幅长城图片,从各个角度来体现长城的壮美景象。

节选鲍昌的《长城》,用课件展示思考题:

①由学生填充十处生动精彩的词语;

②用关键词概括历史的长城的特点;

③用关键词概括现实的长城的特点;

④比较阅读《胡同文化》与《长城》。

4.欣赏歌曲《故乡是北京》

教师:“我们走出了北京胡同,又登上了长城,让我们去感受21世纪的北京”。

利用课件展示影音文件,伴京腔京味的音乐、看着影片中北京城美丽的景色,学生仿佛倘佯在北京城内。

5.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

教师:“我们通过学习本课,了解了老北京人的思想意识,这些思想意识随着胡同的衰落也已经衰落了,这种衰落标志着北京的进步,也标志着我们中国在走出封闭、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所以,我们很高兴地说:‘再见吧,胡同’”。  

[1]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篱笆那边(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 下一篇文章:语文教案-诗词鉴赏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胡同文化》多媒体教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胡同文化》多媒体教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
  •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
  • ››我的呼吁.
  • ››《阿Q正传》教案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
  •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
  • ››触龙说赵太后..
  •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
  • ››《明湖居听书》..
  • ››语文教案-阿Q正传
  •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 ››《胡同文化》关于语言特色的理解、...
  •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及评点——语...
  • ››《胡同文化》课堂实录
  •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及评点 ——语...
  •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6
  •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8
  • ››《胡同文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12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